春节也过了,陈胖子也带着他的姑奶奶团出发去三亚了。为了安全,胡涵还提醒他多带几个兄弟去,八九十年代沿海地区太乱。玩不好,人容易失踪。
关于飞利浦晶圆和芯片流水线那边,胡涵选择让英特尔出面去搞流水线。好歹也是计算机行业的标杆之一,面子肯定比寰球科技要大得多。
没想到事情进展得很快,一个是真穷疯了,一个是真想掏钱,郎情妾意,一来二去。东西就到手了。不过这价格也真不便宜,两千多万美刀,还不包邮。
飞利浦的这套流水线可是货真价实,虽然他们在成本上干不过日本的佳能和尼康,但技术水平并不落后。
这是国内第一次引进同时代国外的主流芯片生产线,这也使寰球电器厂拥有了加工芯片和晶圆的能力。英特尔方面则可以选择与自己深度合作的寰球厂来代工,这样对其降低主要产品的成本,在与日本产品的竞争中取得部分优势。
而且,就现在来说,后世两大巨无霸还是小卡拉米。高通还未成立,台积电这次被寰球提前截胡了设备,估计还得再苦苦挣扎几年。
而寰球科技却因为这笔买卖一下就跃升进了芯片生产的顶级玩家群,在亚洲虽然不如东芝、尼康和佳能,但这样的企业在全世界也没几家。
这天周六下午,忽然有清大和科院的人来环球科技找胡爸,正好下午休息的胡涵也在这里闲逛,看着胡爸他们在飞利浦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装设备。
胡涵记得平时这两家单位的研究人员都是眼高于顶,根本看不上胡爸这种工农兵大学生出身的土资本家。
不过这次寰球科技引进了飞利浦的全套设备,在国内科技圈造成的轰动效应任谁也不能忽视。尤其是花出去的两千万美金,谁看了不眼红啊。
无他,这两位光刻机项目的带头人此次屈尊前来民企,主要为的就是一个求财。
早在六十年代,中国就开始研发光刻机,比荷兰阿斯麦尔成立还早。大概用了几年时间,中科院就研制出了接触式光刻机。
七十年代,中科院开始开始借助计算机完善光刻机的制造工艺。
1980年清大研制成功新的光刻机,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与国际水平相差不大。
不过,这些年国内关于光刻机的研究已经逐渐拉胯了。虽然还在慢慢进步,但光刻机这种东西一般都是入门简单,越往上越困难。
尤其是这些年,科研机构严重缺钱。那句“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并非空穴来风。光刻机这个东西太烧钱了,一来二去这几年都在原地踏步,几乎没什么进展。
而且国内的设备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还没有走出实验室投入使用。说白了就是成品率太低,如果拿这些实验设备去制作产品,做十个也未必能合格5个,完全就是谁用谁死,苦茶子都得赔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