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这样能够快速、稳定地提升“鹿部落”的整体实力。
现在制约“鹿部落”快速发展的就是人口,目前“鹿部落”太需要人口了,这几次参与进攻的“大江部落”战士有 4 万多人,他们的家属不会低于 6 万,在吞并了 6 多万“大江部落”人口之后,加上四万战俘,那么“鹿部落”中的人口就将突破 14 万。
以现在“鹿部落”的实力的确可以一鼓作气,彻底消灭“大江部落”。
但是这又将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仅仅四万多人的“鹿部落”在 14 万部落总人口中占比不足 30%。
如果还要进一步吞并整个“大江部落”,那么“鹿部落”在部落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进一步下降,这样并不利于部落的长期稳定。
只有在不影响“鹿部落”稳定的基础上,快速同化和吸收“大江部落”以及其他部落人口,才能让“鹿部落”快速、健康地发展。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第二、这将极大削弱了“大江部落”的实力,让其部落人口数量从原来的十多万下降到不足原来的一半,经此一役,“大江部落”将再也无力对“鹿部落”发动战争。
第三、失去大量人口的“大江部落”必将失去了“大江部落”联盟中的主导权。
这次人口交换,只交换“大江部落”的人口,而没有交换“上水部落”“下水部落”“黑水部落”的人口,这就在人口上打破了“大江部落”联盟内部的人口平衡。
“大江部落”从人口第一的大部落将下降为人口小于“上水部落”的小部落,在这个人口就是实力的时代,“大江部落”的实力大损。
在大江部落强盛的时候,在联盟中它是绝对的领袖。
周边的“上水部落”“下水部落”“黑水部落”自然为“大江部落”马首是瞻。
但是在“大江部落”受损严重,同时又连累其他部落损失惨重,这必将引起部落的强烈不满,今后没有部落会再听从“大江部落”的调遣。
同时其他部落也会展开争夺联盟的主导权,从而使“大江部落”名存实亡。
“大江部落”再也无法集聚起整个部落联盟的实力对“鹿部落”构成威胁。
第四、“大江部落”在用人口交换族长、长老和头领后,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大江部落”族人将会非常不满,这将严重削弱江丰大族长和这些长老、头领的威望,从而引起“大江部落”的内讧。
在内忧外患不断的情况下,“大江部落”根本没有精力和力量再次进犯“鹿部落”。
第五、这将彻底地恶化“大江部落”周边的战略环境。在“大江部落”强盛的时候,周边没有一个部落敢单独地对它发动攻击,但是在“大江部落”人口减少,战斗力不足原来一半的时候,它不再强大。
“大江部落”的盐矿又如同一块肉,吸引着周边强大的“苍狼部落”和“飞鹰部落”。
在“大江部落”没落后,他们一定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一定会对“大江部落”发动攻击。这更会进一步削弱“大江部落”,如此一来,今后“大江部落”再无安宁之日。
总之一个不断衰落的并且拥有巨大财富——盐矿的“大江部落”,将被周边各大部落所觊觎、争抢,为“鹿部落”在一段时间的低调发展,创造条件,吸引火力。
此时山谷中的洪水趋于平稳。于是接下来陆子龙安排一团和师直属辎重营的战士们撑着木筏在山谷中抓捕那些在树上和山崖两侧的“大江部落”联军战士。
那些被救上来的战俘同江丰大族长等人被分开关了起来,由骑兵团战士看守。
只是救援活动没进行多久,天就逐渐地黑了下来。为了避免“鹿部落”战士的伤亡,陆子龙要求大家及时返回。
第二天陆子龙又让“鹿部落”战士沿着山谷驾驶着木筏进行抓捕。通过一天多的抓捕,终于又抓获来 万多名“大江部落”联军的战士。
陆子龙在这里又驻扎了一天,将所有的机动兵力都散出去四处去抓俘虏,但是很遗憾,只抓捕到了 150 多人。
最终这场山洪造成了 1 万多名“大江部落”联军战士的死亡和失踪。
山崖上的大河最终一分为二,在那道炸开的山崖处分出了一条支流,这条支流通过山谷,顺着相对低洼的地势蜿蜒盘旋着流向远方。
山谷中的河流在无形中变成了从“大江部落”到“鹿部落”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