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知宏,在信中追忆了往昔在太学里读书学习的日子。
对自己的恩师,当年的太学博士李允诚表达了思念与感激之情。
并简单汇报了自己目前的工作情况,介绍了冀州的民风民俗。
问候了恩师及其家人的身体健康。
最后,委婉地提到,今年秋闱结束,涌现出不少少年才俊。
其中不乏未满十八的少年,年纪虽小,才华却胜过其他人。
谢知宏在信里说,想到这样的人才因为年龄限制而不能入太学,想到他引以为傲的高等学府痛失这么优秀的学生,他就扼腕叹息,辗转难眠……
最后,才隐晦地提出自己的一点小小愿望:希望太学能放宽年龄限制,扩大招生范围,为国家培养更年轻的优秀人才。
李祭酒看着信,仿佛又看见了当年那个在太学里挥斥方遒,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通篇书信读下来,言辞恳切,字里行间透露着为国为民的情怀。
若是不看其他两封,差点就要被他骗了。
第二封信,来自他的昔年同窗。
不问仕途,专心学问的魏大家,魏闲。
静闻兄一直都在云景书院做山长,难得与官场中人交际沟通。(在本书开始的时候提过,魏闲字静闻,太久了怕大家忘记,特意再提一嘴。)
此次来信,略作寒暄,便直入正题。
冀州人才辈出,书院中有才华出众的年轻人,虽然只有十六七岁的年纪,却一次就考中举人,理应招入太学,悉心培养。
李祭酒沉吟。
第三封信,来自新册封的越王,赵长卿。
这封信是一个请帖。
邀请李祭酒方便时,来王府赴宴。
越王特意准备了冀州特产的好酒,要和他在宴上畅饮。
又是冀州。
他都快不认识“冀州”这两个字了。
三封信,都和冀州有关系。
而前两封,都是同一个意思。
第三封虽然没提,但他猜测,八成也是这个意思。
嘿,有意思。
李允诚现在很是好奇,冀州,到底出了什么样的少年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