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姑妈来访(1 / 2)穿越在北宋首页

“好了!”

“各位同窗,你们都是来上学的,不是来听书的!

况且!我也是来上学的,不是来说书给你们听的!各位快去温书吧,小心一会儿先生问你们”

“温书也不在这一刻,你先与我们说一段,我们就去温书,就一段!”

“你们去不去温书,与我何干?只是都别来围着我,我说过了,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说书的。

各位要是实在好奇,可以去买一本看,我说的那几个话本,现在都出版了,城里就能买到”

众人一开始只是新奇,此刻看他有些生气了,又不肯说书,也就纷纷散了,各自回了自己的位置,开始温书。

赵毅等了没一会儿,就有人送了《广韵》的第一卷给他,让他临摹。

可是,在这个教室里,二十多人在背书!摇头晃脑的大声背诵着各自的书,不仅书不同,就是同一本书,进度也不同。一时间分外热闹,这让他怎么能安心临摹?

而且,白天可不全是自习,还有先生讲课呢!这尼玛,合着两千字的临摹,只是自己的家庭作业啊。

而且,当赵毅好不容易凝神静气收拾心神,摒弃了外界干扰,开始专心临摹《广韵》时,他发现了一件让自己郁闷的想抓狂的事儿。

古人学习音韵的方法,实在是太……笨拙了。

他们取四十个汉字为声母,又以韵书的韵母字作为韵母,用‘反切法’为汉字注音。

那什么是反切法呢?反切法就是:

用以注音的两个字,前一个字简称‘上字’,后一个简称‘下字’,被注音字简称被切字。

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例如,‘冬,都宗切’一条,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

这种南北朝时从梵音借鉴,唐宋两朝展完善的注音方法,比起汉代的读若、直音等注音,自然是大大的进步——可是,对于习惯了用拼音的人来说,绝对是一夜退回了石器时代。

显然,反切上下字都含有多余成分,拼合时有一定障碍;而且,反切上下字用的字过多,使用的人难于掌握。当然,这种单字单注的方法,确实要比后世汉语拼音字母,要来的精确。

问题是,用习惯了汉语拼音的赵毅,你现在让他再用反切法去学习音韵,很痛苦。

可是,汉语拼音的出现还在后世几百近千年后呢,明显赵毅等不了。那么,给这本广韵注音的事儿,就责无旁贷的落在了赵毅的身上。

而给要想《广韵》注音,前提条件是,必须把《广韵》吃透了……

好吧,这明显是一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而且工作量也很繁重,赵毅暂时还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伟大,只能先自己学会了再说。

至于自己学会了,以后会不会再回头来给这一本巨作注音,赵毅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