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A省有着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处在中国地势由高原到平原的过渡地带,又处在气候由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既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麦子,也有大面积的山地、丘陵区。
Q市位于中部A省西部,其下辖的山陵县就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县。与中部A省的平原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小麦不同,山陵县是个产烟大县,烟草是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山陵县所属的平丘镇地势稍缓,一些较缓的山脉之间有大块平地,平地上零星地点缀着大大小小的丘陵。平地和较缓的山坡大都已被开垦为耕地,山上的植被主要是松树。
明雨村是平丘镇一个自然村,大概有200多户人家,坐落在一条南北走向山脉东边的坡角,形成靠西朝东、靠山面田的生活环境。这条山脉像大地的一根肋骨,向南向北延伸不知尽头,依着山势,一条公路从明雨村前面穿过,向北连到山陵县城,向南连到平丘镇。
从流传下来的家谱看,赵家祖上是元末明初从南京一带迁居到明雨村的,在这里已经生活了600多年。赵家祖先跟着朱元璋起义,一路追讨元朝残兵,后随军驻扎于此。这个村子叫明雨村,大概就跟明朝有关系,带上“雨”字,可能是村民的农耕得益于雨水的恩泽。
明清时期的赵家是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典型的耕读之家,祖上也曾风光一时,明代曾出过将军,在清代曾得到过康熙皇帝的御赐牌匾,赵家爷爷说他小时候还见过这牌匾,后来被人当柴火烧了。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赵家家境已一落千丈,在温饱线边缘挣扎。
赵山文的爷爷赵长浩六岁丧父,又是兵荒马乱的民国年代,孤儿寡母在族人的接济下艰难度日,按新中国土改时期的标准划分属于典型的贫农。家境的好转是到了1948年,解放军解放了山陵县。新中国成立后,赵长浩参加了土改工作队,不仅家里分得了土地和房子,自己还得到组织的培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赵长浩做过生产大队大队长、小乡乡长、农场场长等工作,到赵山文有记忆的时候,他已是一个在村里居家养老的老人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三十年是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年代,那时的农村家庭一般都至少会生育五六个孩子。赵长浩育有二女四儿,依次为田蓉、田芝、田刚、田和、田财、田友,田蓉、田芝都嫁在了本村。赵田刚娶了隔壁村的王林花为妻,王林花在家里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大哥,下有二弟二妹。
这就是赵山文的主要社会关系。
生于1962年的赵田刚读书到了高中毕业,那时考大学很难,一百个人里顶多有一个能上的大学。赵田刚没考上大学后就回家务农了,他年轻时经历过农村的集体生产年代。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田都被分到各家各户。赵田刚21岁成家后,从父亲赵长浩那里分得了少量土地,后来自己又开辟了一些荒地,家里有20多亩土地,这就是一家5口人的衣食来源。除了务农,赵田刚还做了村干部,后来长期担任明雨村村民小组组长,也就是村长,像他这样高中学历的农民,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环境里也算是稀有的人才。
赵田刚和王林花刚成家时,家里可谓一穷二白,没有存款,没有耕牛,更没有农机,小两口住在父亲赵长浩分给的三间土瓦房里,勉强能遮风挡雨。
不过,这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赵田刚家里。现在农村实行小家庭经营,只要双手勤劳,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家里的20多亩地,大部分是赵田刚和王林花从荒草地开垦来的,可谓筚路蓝缕。借来大姐家的耕牛,赵田刚一犁一犁地把荒草地翻了过来,王林花一颗一颗地把地里的小石块搬走,遇到大石块则两人一起把它滚到田边。
经过几年经营,赵田刚家土瓦房的前半部分换成了砖砌墙,漏雨的瓦翻新了,屋里的墙壁粉刷上了细沙,地也换成了水泥地。
到赵山文出生时,这个家已经像个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