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地里的小麦已经收完。
按理马上就要进入梅雨季,也没到夏天,天气本不该如此干燥炎热。
刺目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大地如皲裂干涸的皮肤裂开一条条大口子,仿佛在向天空请求给怜悯,下点雨,土地上的草木都蔫哒哒的低着头,不敢直视太阳。
王家庄后边的小溪水变浅了许多,褪出了一片淤泥地,偶尔还有几条没来得及游走的鱼,被村里的小孩子发现,兴奋的抓回家,没被发现的,就直接枯死在没水的河床上。
刚经历雪灾的人们,面对接踵而来的旱灾欲哭无泪。
上一季庄稼勉强算是收获了,有些人家的小麦被冻死很多,王家庄的小麦耐冻,又做了防御措施,意外的竟是大丰收,可没有人感到太久的喜悦。
因为接下来的水稻无法播种。
水稻本就需要大量的水,正常下雨的年份偶尔还要浇水,何况今年连续一个多月无雨,河流都要干了,人们吃水都要成问题了,哪有多余的水来浇灌庄稼呢?
与其浪费种子播到根本不可能发芽的地里,不如留在自家作为应急粮食用,等上天怜悯,天降甘霖再播种也不迟。
虽然冬天过去了,安安的暖房也没有拆,暖房冬天保暖,夏天清凉,等下一个冬季,直接就可以使用。
安安今年准备推广种植玉米,比起水稻,玉米需要的水更少,且收获的粮食更多,同等土地,种植玉米可以比种植水稻多养活一家人。
安安和阿泽在院里认真的计算以自己现在家里的种子数量,可以种植多少亩地。
因为冬天的暴雪,还有现在的干旱,让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官府赈灾不及时,出现了很多流民,还有小规模的地方暴动。
甚至还有几个亲王,以现在皇帝得位不正,使天地之主降下灾祸为由,他们扬言替民请命,张贴檄文请皇帝下位,平息上天怒火。
亲王造反,百姓起义,刚登基的皇帝不得不派兵一边镇压,一边诏安,各地仍乱做一团。
苏州府处于江南,并无亲王封地在此,虽有小型天灾,却也还算过得去,算是难得的福地,所以大规模流民涌入,抢劫杀人盗窃等犯罪事件频发,为了安全,张老爷子让阿泽先不要去学院了,就在家温书。
出兵的亲王中包括福州肃亲王,还有山东鲁亲王,蜀地蜀亲王,是先帝的三个堂弟。
鲁地现在管制很严,欧雄很难过来接娴娘几个人,考虑现在世道不安全,娴娘母女几个待在苏州府反而更安全,所以上个月欧雄派人过来给娴娘带了信,说等鲁地状况好些在过来接她们,又带了一些银票给娴娘使用,所以娴娘几人也仍在张家借住。
最近村里组织了青壮年夜间巡逻,防止有流民或是强盗夜间进村抢东西伤人。
巡夜的队伍三人一组,一共三组,每天吃完晚饭就要出来,晚间分别带着灯笼,锣,杀猪刀,每人拿一样,探路,报信,防卫分工明确,每隔半个时辰都要绕着自己负责的区域转一圈,确保无事发生。
今晚就轮到了李壮值夜班,白天在家里要多睡会,怕晚上睡着误事。
“安安,天热,休息会在弄吧,尝尝表姨做的清补凉,消热解暑的!”娴娘端着两碗清补凉过来喊安安。
“谢谢姨母,正好我有些口渴了,我还没喝过清补凉呢,一定很好喝!”安安停下手中工作,接过娴娘手中的清补凉。
“那正好,今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冬天这么冷,还没到夏天又这么热,这一上午,感觉就出了一身汗。”娴娘坐下拿着手中的蒲扇扇着风,清凉的风尾巴散过安安鼻尖,带走了上边浸出的细密汗珠。
本来娴娘见天气热,想做红糖凉粉给大家消热,进厨房准备材料的时候正好看到了沈修齐派人送来的椰奶粉和椰干,还有昨晚莫嬷嬷泡好的准备做绿豆汤的绿豆,就改主意决定做清补凉给大家尝尝。
首先把泡好的绿豆上锅煮不足一刻钟时间,煮熟捞出放在大碗里,盛出放凉。
然后烧水,煮安安之前和谷雨两个人倒腾出来的,说是西米的糯米球,大火煮开转小火,用勺子不停搅拌防止糊底,煮两刻钟左右,西米完全透明,盛出备用。
接着把椰肉干切碎,和椰奶粉一起加入牛奶中,搅拌均匀再放入锅中一起煮熟,加入少量白糖,盛出。
接着熬制龟苓膏,等以上东西都准备好,一起吊进井中放凉,吃之前再切上黄杏,草莓和樱桃,依次摆进碗里,好吃解暑的清补凉就完成了。
安安和荣兮荣铎的几份要单独多加一份桂花蜜。
张老爷子去了里正家商议今年种地的事,还没有回来,娴娘先给张老太太和汐娘送过去,然后才来找安安和阿泽。
安安拿起勺子,盛了一口果肉和椰奶绿豆的混合体,放进嘴里,经过水井冰镇的清补凉,透出丝丝凉意,加上酸甜的口味,刚才被热的烦闷的心情一下子就消失了。
“姨母,好好吃哦!要是阿齐在,他也会特别喜欢的!”沈修齐已经回京几个月,安安有点想沈修齐了。
“他在京城,什么山珍海味吃不到,不必什么都惦记着他!”阿泽听不得沈修齐的名字,出口打断安安。
“哥哥,这怎么能比,京城中未必能有姨母这等手艺的人呢!何况阿齐自己也说,更喜欢咱家的饭!”安安反驳。
阿泽对自家妹妹对沈修齐的维护颇感无语,心里暗暗祈祷,最好沈修齐那小子就留在京城吧,不要回来了。
被阿泽念叨的沈修齐,已经准备启程回武宁了。
沈老爷子和沈老夫人想多留沈修齐住一段时间,被沈修齐以学业为重,不敢耽搁太久婉拒了。
沈老夫人很喜欢这个酷似小儿子的孙子,临走让沈修齐到自己私库去随便挑点东西,为了不显偏心,其他三个孙子孙女也一起,看上什么就可以拿什么。
虽然沈老夫人被流放过,但是在流放之前,沈老夫人早把家中贵重物品托付给娘家,并没有被抄检走,这一回京,沈老夫人娘家马上把托付保管的东西如数奉还,还多加了好些东西算作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