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琳站在行宫的仓库里,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撼住了。
银子。
白花花的银子。
超级多。
让人眼花缭乱!
卢琳这辈子,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用手抓一把,基本就能下辈子衣食无忧。
朱允炆站在卢琳身后,笑着说道:
“这里的银子,都是我们的。”
“是殿下的。”
“是我的,见者有份,你随便拿。”
“我,我不能拿……”
“为何?”
“殿下,你救了我,我永远记住你的恩典,但不能再拿银钱,我内心过意不去。”
朱允炆点头:“无妨,什么时候你需要了,尽管拿。”
福祸相依。
没有这场大旱,卢家不会落到失散各地的下场,而卢琳也不会遇到朱允炆。
卢琳的命运,已经与朱允炆深度绑定了。
她不知道,朱允炆是怎么弄到的财富,但这般点石成金的手段,在她看来,如同神人。
朱允炆道:“钱是权力的一种,我要把更多精力放到造船,所以呢,寿州水泥厂的运营,需要你逐渐参与。”
“我?”
“对,就是你。”
“这么大的水泥厂,里面有那么多人,我搞不定的。”
“没让你一个人搞,我会协助你,水泥厂里的其他人,也会协助你。”
朱允炆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部由自己处理。
他的定位是决策者。
此次水泥厂的股票出售事件,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具体的执行者,乃是曹阳。
朱允炆并不打算,把自己的钱袋子交给曹阳管理,而是决定,将其交给卢琳。
卢琳是女人。
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兴起。
女人开始讲究三从四德,受到各种约束。
夫为妻纲。
这就意味着,女人在社会层面,必须得依靠男人。
朱允炆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钱袋子,交给卢琳管理。
不需要卢琳有多高明的理财手段。
放眼整个大明朝,能短期内搞到巨量银钱的,也就是他朱允炆了。
卢琳的心情很是忐忑。
她怕自己搞不定,在压力的伴随下,她几乎失眠了一整夜。
……………………
应天府。
一个传闻产生。
寿州出了一个水泥厂,这个水泥厂生产一种新材料,利用这种材料铺设出来的路,平整光滑,不容易损坏。
车马行驶在面,速度非常快。
燕王朱棣返回应天府述职,正好就听到了,有关寿州的传闻。
寿州水泥厂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的消息,在应天府已经传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