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朱允炆收到一个好消息。
寿州第一批玻璃,成功诞生了。
玻璃技术,并不是多高端,在水泥厂扩建的过程中,展开了少量试验。
玻璃中极为重要的成分,便是二氧化硅,而这种二氧化硅材料,与水泥的生产密不可分。
两者完全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可以做出一些简单的玻璃制品。
在后来的发展中,玻璃器因为杂质比较多,始终没有办法与瓷器抗衡。
朱允炆没有花费自己的声望值,购买较为成熟的玻璃制品,他相信,依靠这片土地的人,足以把完成玻璃制品的技术革新。
第一批新式玻璃制品,全部都是圆形的珠子,没有例外。
曹阳见到这些珠子时,眼睛都亮了。
太牛了。
太精美了。
阳光照到面,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洪武年间,玻璃制品杂质太多,造价颇为昂贵,外观又不如瓷器精美。
多种原因的作用下,玻璃制品无法大规模普及。
现在好了,朱允炆利用水泥生产,划出一小部分钱,完成了玻璃器的技术进步。
曹阳完全能想象,这些精美的玻璃珠,很快就会成为奢侈品。
他找到负责生产的匠人们,询问起来。
“生产这些玻璃珠,需要花费多少?”
“曹大人,花费的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可以忽略不计。”一个年老的匠人回答。
“可以忽略不计?!”
曹阳颇感惊讶,“这些东西,看起来如此精美,几乎没有杂质,生产起来不花钱?”
“不花钱,不止不花钱,耗费的人力也少,这些玻璃在热的时候,完全可以进行塑形,制作成各种器皿,曹大人,我敢肯定,以后的穷苦人家,都会使用玻璃器皿。”
曹阳挠了挠头,沉默下来。
看到玻璃器的第一眼印象,他就觉得这是价值不菲的东西。
怎么也没想到,玻璃器皿的造价这么低。
穷苦人家,不可能买得起瓷器,就连破损的瓷器,都不一定有。
廉价的玻璃器皿,很快就会占据大量市场,甚至远销海外。
玻璃器皿与精美的瓷器之间,不会形成太多竞争。
精美的瓷器,由各路大官贵人豪门大族享用。
廉价的玻璃器,由穷苦的老百姓使用。
曹阳立即乘坐马车,前往寿州行宫,却是去见朱允炆,汇报玻璃器皿的生产情况。
入了行宫,见到朱允炆时,才注意到,朱允炆的身边,有一个中年男子。
男子皮肤黝黑,略微肥胖,身材极为魁梧,一看就是孔武有力的壮汉。
曹阳不知道,中年男子是什么身份,但见到朱允炆与男子谈笑风生,其身份恐怕不低。
“下官曹阳,参见殿下。”
“免礼,对了,这边这位是我的四叔。”
曹阳闻言,脑袋飞速转动。
四叔?
太子的兄弟。
王爷。
哪一位?
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