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章(1 / 2)金钩细首页

小俞将军受太后调遣,前往隆海卫了。从中都过去,路上需要一个月,一个月后战果如何,非常值得期待。

宜鸾觉得自己也算没有坐以待毙,至少煽动了太后,对边关领兵的将领做出了调整,这是上辈子没有过的事。虽然没能把相王弄出去,但那位小俞将军骁勇善战,只要隆海卫的局势能有所缓解,对宜鸾来说起码是件好事。

然而她等得,台阁的人等不得,台阁主张双管齐下,就算有小俞将军镇守边关,也不妨碍西陵向渤海国示好。

终于她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台阁向太后与少帝谏言,要以联姻的方式,与渤海国签订休战协议。

少帝听了这个谏议,心里一头惊讶于阿姊的预言成真,一头对此事勃然大怒,拍案道:“我们西陵建国八十余年,从来不曾与外邦联姻。满朝文武这么多忠臣良将,想不出一点办法对抗,竟要出卖一位女郎换取太平,朕并不觉得这是事急从权,分明是天大的屈辱。”

太后的眼睫眨动得缓慢,沉默了良久才道:“果真到了这样程度吗?要在我的手上开辟先例,将来我死了,怕无颜面对先帝。”

一众台阁官员也面露羞惭,支吾了半日,才有人劝说少帝,“自三年前起,西陵便兵祸不断,国库为应战,已经闹起了亏空,还有多少家底,能与渤海国继续作战?西陵地处中原,上接上吴,下连后应,西面还有个大朔紧追不放,可说是强敌环伺,稍有不慎便有粉身碎骨之忧。臣问陛下,还有什么方法,能与渤海国交好?渤海国是五国之中兵力最强的国家,若是咱们与呼延联姻,有了这个靠山,起码另三国暂且不敢造次。西陵的百姓已经精疲力尽了,若是能得几年修整,何愁西陵不能重新强盛。”

虽然这些台阁的官员们没有举荐由谁和亲,但这个局面是明摆的,西陵只剩一个合适的人选,除了常山长公主,没有第二个人。

少帝断然拒绝,“总有别的办法对抗渤海国,我西陵绝不会舍下这个脸,向呼延淙聿求和。”

“比如呢?”相王抱着笏板,望向了少帝,“陛下是西陵国君,自即位起便参与政事,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应当对西陵国情了如指掌了。臣以为,目下情况不容乐观,或者联姻才是最好的方法。渤海国君也曾表示过,愿意与西陵永结秦晋之好,望陛下不要因小失大,多为西陵百姓考虑吧。”

少帝为了护住阿姊,相王的话是半句也不想听,寒声道:“那么以王叔之见,应当派遣谁去和藩?”

这下众人倒是不好直言了,毕竟少帝只有这一位胞姐,送她出去和亲,这辈子都不可能再相见了。

一时眼光来去如箭矢,众人都望向了太后。

鄢太后垂着眼,没有半分想要表态的意思。

于是这个重任又落到了相王肩上,相王斟酌道:“淮南长公主与临川长公主都已出降,如今只余常山长公主还待字闺中。常山长公主是陛下一母同胞,理应对陛下难处感同身受……”

结果话还没说完,少帝道:“王叔辅政,王叔可对朕的难处感同身受?”

相王愣了下,容不得他说不是。

少帝的目光轻蔑地调转过来,“既然王叔受命为朕分忧,更应当解朕的燃眉之急才是。台阁奏议联姻,人选未必一定是长公主,从宗女中挑选一位册封公主,也未为不可。”边说边盯住了相王,“王叔,你说挑选哪位宗女合适?若论亲疏,朕觉得清河郡主是上佳人选。就算将来渤海国有所察觉,知道郡主是摄政王爱女,也不会挑剔的。况且郡主年长,比之常山长公主更有阅历,到了他国,也更有应对之策,王叔以为呢?”

相王的脸都绿了,少帝这段时间的转变,着实让他措手不及。以前那个忍气吞声的少年,被太傅调理得变了个人似的,说话的条理与语气,简直与太傅一般无二。这让相王感到棘手,手里抓握的大权,似乎隐约有了动摇的趋势。少帝学会了借力打力,一个回马枪,把火引到了他身上。

定了定神,相王又恢复了老神在在的模样,对太后道:“台阁的谏言,臣附议,但若是照着陛下的意思办,恕臣不敢苟同。并非臣舍不得自己的女儿,而是有长公主在,无论如何不该让宗女越俎代庖。西陵若是一心与渤海国求和,就应当拿出诚意来。若不想求和,又何必多此一举,平白将无辜的女子送到渤海人手上,任人鱼肉。”

少帝淡笑一声,“王叔真是大义凛然。但王叔为何只担心宗女会被鱼肉,却一点都担心长公主会被渤海人生吞活剥呢?我西陵的长公主,难道只是换取我等安逸生活的工具吗?”

这番话说得人汗颜,但少帝口才再好,手上权柄不足,必要的时候,相王可以完全不将他当回事。

临朝称制的是太后,换言之,西陵最终的决策者,还是鄢太后。

相王转身朝太后拱手,“请太后决断。”

身后那些台阁官员亦向太后拱手,“请太后决断。”

太后怎么决断?毫不犹豫将先帝最小的女儿送出去和藩吗?孩子虽不是她生的,但有少帝在,总得顾念少帝的颜面,也不能太过当机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