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承德和熊照安都很好奇,颅骨不都看过了吗,还有什么值得研究的。
宋小慈笑了笑:“这两天琢磨点事情,反正闲着没事,试试看吧。”
他所说的琢磨是指《颅像复原技能lv3.0》,不仅仅这个,还有结合《铅画术lv5.0》的事情,系统说这两者结合起来很完美,因此他想试试。
内中原理和真相不便说明,樊老先生和熊照安听了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
宋小慈翻来覆去,将其中一颗略为偏小的脑袋观察了一会儿之后,便道:“这应该是王一民的,则另一个就是李文峰的。”
熊照安问:“你见过真人照片,还是在全国身份信息库中看到了身份照?”
宋小慈摇摇头,如果看过两人的真人照片,或者是身份证照片,根据他们的头形大小和轮廓,也许就能够猜出来谁是谁。
宋小慈解释道:“我问过侦查员,他们的身高体重还有年龄,与我们尸检的判断没有出入,其实,颅骨也是可以用来推算上述身份信息的,自然我也可以根据侦察员提供的真实数据反推回来,也就是颅骨的归属问题。”
两人越听越糊涂,但还是硬着头皮倾听,一副乖乖学生的样子。
樊老先生一向谦虚谨慎,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熊照安之前可不买帐,但现在的他,对于宋小慈的能力那是相当认可的。
因此,两人虽然听不懂,但诚恳的态度还是有的。
“侦察员提供的身份信息是这样的:王一民,男,48岁,身高165cm,体重60公斤左右;李文峰,男,50岁,身高172厘米,体重70公斤左右;根据两人的身体条件反推回来,就得到了两颗颅骨的各自归属。”
宋小慈一边说,一边拿过铅笔和白纸,坐在靠背椅上,开始描绘第一颗脑袋,也就是王一民的那颗。
其实在收到王一民和李文峰身份信息的时候,熊照安、胡斌还有钟海洲等许多人在场,而当时宋小慈应该是给大阳做饭去了。
两个人的真实数据摆到眼前的时候,其他人还好,熊照安倒吸了一口凉气,宋小慈的推算太准确了,他都怀疑宋小慈是不是事前就知道了死的人是谁。
其他人无所谓,根本不知道这种推算的难度,以为宋小慈推算的正确,这是法医应该具备的水平。
还有宋小慈判断的死亡时间——三年零六个月,好像只差了几天,这与熊照安推算的三到五年,不知道精确了多少倍。
秦大勇和刘波是知情的,但两个人装着不知道,见了熊照安和宋小慈都不提这个事。
说多了,他们怕伤了熊照安和樊老法医的自尊心,同样怕宋小慈跷尾巴,骄傲自满,他们是真心想将宋小慈留在局里,而不是捧杀掉。
其实两人想多了,熊照安早就死猪不怕开水烫,脸皮三尺厚,不行就躺平。
老樊更是无所谓,他一个要退休的人,就是什么都不干,也可以安全着陆了。
宋小慈刚刚进入公安局,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他们这些小九九,只是全身心专注于他的技术流。
纸面沙沙作响,宋小慈笔下如有神,挥洒之间,已是轮廓渐成,
纤毫毕现。
两人站在身后,屏住呼吸,看他行云流水,生怕影响到他的发挥。
二十分钟之后,一幅人物头像跃然纸上,轮廓分明,十分生动形象。
“这种感觉叫什么来着……”熊照安叫了出来,这也太真实了吧,仿佛这个人就站在眼前。
宋小慈笑了,熊照安的表现证实自己成功了。
“这是立体铅画,在素描的基础上强调光影效果,就像指纹的三面捺印,它的三面原本在人类眼里应该是立体的,只是我们捺印的时候将其变成了二维,因此在修复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宋小慈的笔在纸上一顿,然后在画的正下方写上“王一民”三个字。
樊老先生童心大发,一把抢了过来,看了又看,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久久不舍,直到被熊照安要了过去。
正在这时,胡斌和周超都回来了,听到实验室有响动,两人也来凑热闹。
听说宋小慈凭着颅骨画出了头像,立刻加入到欣赏的系列。
几个人都认为,不管画的像不像,就这功底而言,已经在整个夷长地区,算是无敌的存在了。
胡斌想到了如何验证,几个人簇拥着王一民的铅画,到办公室搞人像识别去了。
如果宋小慈画的正确,那么,就能够通过人像识别系统,找到身份信息库对应的真人。
如此以来,宋小慈的铅画就成了真正的颅骨复原技术,这可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从未听说有人仅凭一只画笔,就能够完成颅像复原的。
几个家伙抢着去找电脑,留下孤单的宋小慈。
他摇了摇头,开始另一颗头像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