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黄河岸边“清明上河图”(1 / 2)黄河涛涛洛口岸首页

第二章黄河岸边“清明上河图”

在以后的半年里,我几乎每个周天,都要去泺口滕续良老人家里,聆听老人讲关于泺口的故事。每次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感受,对老人也有了新的认识。老人把他知道的,还有自己经历的时代的风风雨雨,也都会向我这个忘年交讲述。

泺口,几百年的繁华、兴盛,源于黄河码头。也可以这样说,是黄河成就了泺口几百年来的辉煌。

因黄河,才使得泺口通过京杭大运河,与南方的浙江、云南黔宁等省有了密切的联系。江南的稻米、丝绸、茶叶、瓷器、铜器、竹器等,还有大西北的牛羊肉,都通过水运来到了泺口,也就到达了济南,以及济南泺口的周边地区。于是,黄河岸边的回汉村寨,也逐步的兴盛起来。

滕续良老人,继续说。泺口几百年来,饱受战火和匪患的的骚扰和蹂躏。清朝宣宗道光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848年,这个时候的大清帝国,没有了康熙、乾隆时代龙腾虎跃的雄姿风采,有人比喻说,像是老态龙钟的老人一样,虽说龙脉还在延续,但气数已尽。

那年,各地土匪猖獗,打家劫舍,骚扰百姓,抢劫财物。为了,防止土匪抢劫在镇上村民的财物,泺口开始修建圩子墙。

公元1860年,清朝咸丰十年,捻军北伐,盗匪横出。第二年,捻军赵浩然部,进入山东境内。更加加剧了泺口形势的危机,镇上的一些名人之士,催促尽快修建圩子墙,以防御匪患和捻军的骚扰。

1866年,泺口镇又重新修建了毁坏的城墙,这次吸取了前面的教训,紧靠黄河大堤修建城墙。两年以后,城墙竣工,泺口就形成了四周共四千五百多米的独立城池,有效的抵御和预防了匪患的骚扰和外军的侵袭,泺口的安全有了基本的保证。

明清时期,泺口镇的繁华兴盛吸引了一些朝廷官员,商贾富商在此修建园林宅院。当时,就有河北广平府知府刘淑枚在泺口镇上修建的奕园。清朝工部员外郎李世琛在泉子街上建造的基园,在当时二者都聘请了清代乾嘉年间济南府有名的园林设计专家陈霖,为之设计建造。

最有名的是,位于泺口塘子街义威路旁的蔡家花园,因泺口出了个前清的巨人叫蔡慕涛,所以也被人们称之为“蔡举人庄园”。庄园占地26亩,有山景园林,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抗战爆发后,被日寇霸占。

几百年来的泺口繁荣,使得泺口镇有了小济南和第二济南府的雅号之称。也有人称泺口为“黄河岸边的清明上河图”。

清朝乾隆年间,济南的盐业盐商达到了鼎盛时期,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山西人,来济南或者泺口做了盐商。济南府有名四大盐商:关家、茅家、范家、尚家。他们的富裕水平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乾隆皇帝曾经六下江南时,每次都从山东路过,济南的盐商都有巨额的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