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增设典校(1 / 2)三国:重生孙策,从调兵搜山开始首页

张昭见孙策看向自己,思虑片刻后开口说道。

“如此的确可以于兵事有利,然江东六郡尚未稳固,若有心人听闻消息后,假借曹孟德之名义,接连不断地派出行刺的死士,将军又当如何?”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他明明是在提反对意见,却在孙策神色中看出了一丝笑意。

这时,秦松也出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子布所虑未尝没有可能,但良机不可失,还请将军以领兵攻取许昌为主。”

听完两位谋主的意见后,孙策并没有急着做出决定,而是做出一副思考状。

秦松的态度很明确,就是劝他先抓住战机扩张势力,可能在他看来,只要孙策提高了防备,刺客便不可能得手。

而张昭的想法就表达得较为隐晦了,应该是更偏向于先整顿好江东内治。

过了一会,孙策缓缓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经此一事后,我深感治下监察力度严重不足,因而欲增设一个部门,其名为典校,专门负责侦察刺探官民情事。”

“我意由余姚虞仲翔掌典校事,子布先生为其完成一切调度,恳请先生助我!”

孙策的安排其实是根据秦松和的虞翻个性差异而来。

秦松为人公私分明,又擅长谋划,若是他来负责监察官员之事,简直再合适不过。

而虞翻虽然有才能,却并不是个做酷吏的合适人选。

孙策明知如此,却要让他掌管典校,实在是目前他麾下可用的文臣实在太少。

此前由于原身过于崇尚武事,江东各郡县官员大多都有着武职在身,这就导致投靠他的士人无处施展治政之能。

于是这些士人都开始主动往武将方向转变,比如早期就追随孙策的士人吕范。

他就曾对孙策说道:“如今江东基业日益壮大,将军麾下的兵士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可我在地方时,仍不时听说军队的纲纪还有不严整之处。”

之后其更是以此为由,向孙策提出了领兵的请求,完成了从士人到武将的转变。

如今的孙策只有改变这种情况,才能吸引那些想要施展才能的士人来投。

因此,在增设有着监察官民权利的典校时,他要用一个没有武职在身的“纯”士人来出任掌管主要事务的典校郎。

即便虞翻不能让典校发挥出计划中的作用也无妨,再安排个心狠手辣之人任其副手便是。

而这个副手人选,孙策在经过一番筛选后,也是确定了下来,暂时先由他的二弟孙仲谋来担任。

其实他最先想到的是历史上孙权任命的中书典校郎吕壹,可对方眼下还不知道在哪儿。

之后孙策转念一想,才想到东吴最强的内政大师不正是他二弟吗?

虽然眼下孙权还不到二十岁,没有多年制衡麾下的经历,但孙策自会多给他创造一些磨练成长的机会,以报答历史上孙权的大恩。

反正日后若是看孙权不顺眼了,只要随便找点他犯的错误,再安排些简单的任务给别人刷功劳,就可以将其给踢出典校了。

......

望着孙策脸上露出的诚恳表情,张昭没有过多犹豫,当即就应下了此事。

“多谢先生,我欲派五百军中精锐听从虞仲翔差遣,以之为组建江东典校之基,具体事务便交由先生负责了。”

由于侍从们都在接受孙河的审问,孙策说着便完便起身走到了营帐入口处,然后对帐外巡视的一队亲卫营士卒下令道。

“即刻前去传令,命西营五部各自抽调百名甲士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