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政治危机(2 / 2)重回之宋首页

赵构顿了顿根本没给百官反应的时间就道:“吏部尚书吕颐浩、尚书右丞朱胜非!”

吕颐浩和朱胜非出列道:“臣在!”

赵构道:“朕现命朱胜非为左相,吕颐浩为右相,衔领中枢!”

二人大喜道:“臣领旨!”

这二人在史上都担任过赵构的丞相,无论此时的资历还是本身能力都足够统领群臣。其中吕颐浩时年48岁,有胆略、善鞍马弓剑、通军事,但是性格比较专横暴躁,如果不加限制很容易成为权相。

朱胜非时年47岁,小生意人家出身,所以有商人的机敏、果敢、圆滑,史上苗刘之变多亏他在其中机智斡旋,赵构才能转危为安,后来也曾力挺岳飞北伐。有他位居左相压吕颐浩一头方可平衡朝局。

赵构继续道:“御史中丞张澄。”

张澄出列道:“臣在。”

赵构道:“你来担任御史中丞,不过此后御史台不但要纠劾百官,各部事务皆有责任检查。如吏部之官员升迁是否公正、户部之账目是否合理、刑部所判之案件是否公正等。所缺的官员从大理寺等被兼并的九寺五监中挑选。”

范宗尹拱手道:“臣领旨。”

赵构点点头继续道:“户部尚书叶梦得改任吏部尚书。梁扬祖在东南经办盐茶颇有成效,召回朝廷任户部尚书、梳理全国财务。尚书以下官员,由吕颐浩、朱胜非、张澄三人商议分配安置,递一个名单上来。

另外以朱胜非、吕颐浩、王渊、张澄为首,杨惟忠、梁扬祖、叶得梦、卢益等六部尚书,以及赵鼎、范宗尹、张浚、刘子羽为参知政事,协助朕处理一应朝政。”

经过调整后,朝廷的领导班子如下:

左相:朱胜非,右相:吕颐浩,知枢密院事:王渊,御史中丞:张澄。

吏部尚书:叶得梦,户部尚书:梁杨祖,兵部尚书:卢益,刑部尚书:王宾,礼部尚书:王绹,工部尚书:康执权。

司勋员外郎(吏部掌管奖赏):赵鼎,中书舍人(秘书):范宗尹,礼部侍郎:张浚,起居郎(记录皇帝言行的史官):胡寅,司农卿:黄锷,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兼枢密机宜文字:刘子羽。(这五人此时虽官职低微,但是以后会经常出现在历史中。)

叶梦得是著名词人和经学家。梁扬祖原为信德知府,在赵构继位之初就赶来拥立,张俊、苗傅、杨沂中当时都在他麾下。

梁扬祖出身和黄潜善、汪伯彦相同,性格却收敛、谦恭的多,才能也更加出众,是一心为国的贤臣。当年因为赵构身边军队数他带来的最多,群臣要拥戴他做元帅,结果他力辞不受。赵构于是让他作为随军转运使,筹措粮草。

由于当时军队和随从人员众多,军粮不继,梁扬祖分析当时的局势,进言赵构:“京城久围,盐法不通,应当印卖东北盐钞”。赵构同意后让梁扬祖亲自督办此事。这项措施实施不足一月,“商人入纳至百余万缗,军饷遂给”。

后来赵构将其派往东南经营盐茶以筹措钱粮,成果显著。有了财政收入,南宋这才站稳脚跟。可以说他早就是大宋朝实际上的户部尚书了。

赵构这一系列的举动可以说是恩威并施、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外加分化瓦解、道德绑架。

于理赵构站着为国为民、带头过苦日子的绝对道德制高点。于利这些替代黄潜善、汪伯彦而晋升的新晋高官们自然会帮着赵构弹压百官——谁敢呲牙那就是和他们刚刚到手的权力过不去。

所以改革的时机、顺序都是十分有学问的,选错了那就和王安石、吴起等人一样等着粉身碎骨吧。

只见众臣百般无奈,只得心服口服山呼道:“臣领旨!”

调整完人事,赵构道:“好了,下面开始议一下时局吧——金军接下来的动作,我朝应如何应对。众卿有何见解尽可畅所欲言。杨惟忠老将军,这里你是资历最老的宿将,你先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