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后,王夫子在中午饭后拿了一本刊印出来的书递给张信,只见书上写着《蒙学三字经》,一旁小字写江州张信编
张信连忙翻开发现就是自己几日前写的三字经。
“夫子,这个这个怎么印成书了。”
“你写的东西第二天我就发给了本州刘学正,他对你写的东西赞誉有加,印了基本出来,一本他准备跟州内其他教渝一起研究看,另一本发来给你,想问问你能否将书献给州学作为江州蒙学教材,你要多少银钱。”
“教人识字乃是圣人才能做到的,小子尚未及冠刚有些许小功哪里敢好要银钱,要了银钱就辱没学问了”
王夫子:“很好啊,当初没有白选你来。我这准备了四书五经还有历年的科考试题,来年希望你能参加一下州试感受一下科举,不图你能考的怎样,只要能把考试的环节、科考的方式弄懂就行了。
“张信谢过夫子”
这年庆历五年底,张信已经蒙学两年有余,夫子也帮张信报名了庆历六年的州试。
离过年还有几天时候李氏让村里的屠夫帮忙把家里一头猪杀了,把猪肉剁成了几十个肉条,另把一只猪脚,一对猪肝、猪心给了屠夫,剩下的借了用一副腰子换了村长家的牛车,把猪肉运到新港村去卖一卖换点年货。
江州新港经过长期的运作已经变成了江州的货港,人流特别大,加上现在快过年了,货流特别大,江港的劳工们的劳力钱也收的特别多。
这天是江州的年27,李氏一大早就上张信,隔壁屋的王氏、张舟、张翠一起拉着牛车去新港村港卖猪肉。
一大早乘着人不多,李氏和张舟一起把大肉条再次切小,而张信则找了个木板写上江州土猪,15文一斤
(根据《中国历代物价研究》中留存的资料,北宋中期的猪肉价格大约是12文一斤)
可能有人知道猪肉在宋朝非常低贱,一般人不吃。但是这是指东京这样的北方大城,因辽宋贸易,北方已经不缺吃肉,但是在江南小地方一年吃不到一些荤腥,牛羊肉过去又成本太高猪肉这种替代品就是百姓餐桌上必备的肉食.
一行人可能是第一次出来卖肉,直到中午也才卖出去几斤猪肉。中间张信还选了一个大蹄髈、猪心,十斤猪肉送到夫子家,当天夫子在看书,师母收下了东西。
回到汤唯时候一旁做清汤的小摊位,人来人往的挺多。张信问母亲拿了几个钱,也去买了3碗清汤,又拿出几个饼子,几个人蘸着汤吃着饼子,而孩子们却不停的吃着清汤。
很快几人吃了个六分饱,张信把碗还了回去。只见这时候卖清汤的房大郎家的娘子和家中几个女儿一起来给他送中午的吃食。
房大郎本来在吃饭,看着张信还碗过来了,连忙放下吃食来接碗,同时给家人介绍:这位是王夫子的高徒张小官人。这是贱内李氏和我三个女儿花花、琳琳、花铃
“张信见过房家婶婶,见过三位妹妹”
李氏连忙拉着几个几岁的小姑娘回拜张信。
简答说了几句后张信又回到猪肉摊边坐下看书,看的是夫子给的《尚书》和《中庸》明年就九岁,争取三五年内能考个功名,然后把母亲接到城里去住。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码头开始收购,拿到钱的船工纷纷路过,看着有新鲜的猪肉,想着快过年了纷纷掏钱买肉,买的多的还送了根骨头回去熬汤,最开心的是一个路过的货郎拿100个钱把10斤重的猪头给买走了。而这时候张信也开始帮母亲收钱,算钱,因为收的都是铜钱也不存在找钱。
到傍晚天快黑了,还剩下一个猪尾巴和十来斤猪板油,其他都卖完了。
李氏:走吧,回家用猪板油熬猪油,再给你们用猪油抄大米饭,可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