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的四九城,春寒料峭,街道上的春风还夹杂着冬天的寒气,依然吹得人和树木一样瑟瑟发抖,走在街上让人感觉不到温暖。
行人大都裹着衣襟,伴着因干旱被大风吹起的风沙急匆匆地行走。
突然一个看起来三四十岁的老气横秋的汉子,满头大汗地骑着一辆自行车,一边骑还一边焦急地大喊着
“让开,快点都让让,人命关天,大家别挡路,麻烦大家都让让”
“这不是轧钢厂的傻柱吗?轧钢厂出什么事了,这么火急火燎的”
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路上也有人认出来骑自行车的是轧钢厂八级大厨何雨柱,外号傻柱。
“是他,估计是他们院里的工人出事了,他们大院很多人在轧钢厂上班”
“有可能,看这样事情不小,有的热闹看了”
“最近粮食定量又少了,轧钢厂的活计有大多是重体力,这个年月大旱了几年了,定量一减再减,出事情也不奇怪!”
说话间,傻柱已经骑到一处大院门口,正是大名鼎鼎的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
传说这座四合院早在元大都时期就已经形成,至今已有差不多800年的历史.
长约千米的街巷贯穿南北,两侧完好地保存了元代对称分布的十六条胡同格局,其地势南北低而中间高.
因此又称罗锅巷,这里是元大都遗留至今的城市形态中的“活化石”。
南锣鼓巷与紫禁城近在咫尺,占据了中心城区黄金地段。随着时代的变化,当年的王公府第豪门深宅.
建国后犯过错的,被回收以后分给了相关单位使用,由组织分配或者租给附近单位的工人群众居住。
也有部分住户解放前购买的,也办理了私人房契。例如傻柱家房子就是他父亲何大青购买的,解放后办理了私人房契。
且说傻柱到了大院门口,都来不及把这个时代极其贵重的自行车扎好,胡乱地倚在院子大门旁边,便一边往院子里跑边大喊道:
“贾大妈,秦姐!贾大妈,秦姐!快点跟我一起去轧钢厂,东旭哥出事了!”
四合院的邻居纷纷出来,有好事的还问道:
“傻柱,着急忙慌的出了什么事情了?”
傻柱跳过大门槛也不理睬,仍旧边往院内跑边喊着:
“贾大妈,秦姐!贾大妈,秦姐!快点跟我一起去轧钢厂,东旭哥出事了!”
四合院中院,一个50岁左右的大妈正坐在自家门口。
手里拿着一只千层底布鞋,在那里有一针没有一针的磨着洋工纳着鞋。
或许是母子现有感应,或许是其他原因。
贾张氏今天总是觉得心里发慌,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一样,右眼皮也一直在跳。
“窝窝头就是不顶饿,这才过一会儿就饿得发慌了!”
迷信的贾张氏在内心不断安慰自己。
正在这时,贾张氏听到傻柱的喊声,抬头一看,傻柱已经跑进中院,后面呼啦啦地还跟着很多着急了解情况的邻居。
贾张氏急忙起来问道:
“傻柱,东旭怎么了?你要是胡乱诅咒我们家东旭,我挠死你!”
由于贾张氏起得急了,着急忙慌往前走的时候忘记了刚刚纳鞋用的工具筐放在脚边。
结果脚下拌蒜,一头往前栽去,也是巧合了,正好傻柱跑道她面前。
还没有停下来的傻柱被要绊倒的贾张氏猛然撞到腰间。
于是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的傻柱脚下发软蹬蹬蹬往后退了几步.
无巧不成书一下子退到了正好赶来贾东旭的10岁的大儿子棒梗身上。
傻柱从轧钢厂急急忙忙地往回赶,连走带跑腿都累软了,被棒梗一绊,一屁股坐在了棒梗身上。
正所谓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贾家可怜的小棒梗被160多斤的傻柱撞倒。
旁边的人只听到哐当一声响,棒梗的脑袋磕在地上,接着傻柱又一屁股坐在了棒梗脸上,棒梗随即便晕了过去。
“棒梗!”
“棒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