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章 新楚的小变化(1 / 2)人在西晋,狠抓教育首页

新楚战后开始对外开放,和外界沟通。

现在就连匈奴和羯人的将领,都有汉人去投奔,投奔荆州的人也自然不少。

尤其是知道一些荆州的事情之后,厌恶荆州的大有人在,来投奔新楚的人也不在少数,之前来荆州的,主要是北方战乱的流民,上品德士族直接没有,毕竟士族南渡还没到。

新楚默不作声,突然间就把晋国朝廷解决不了的益州收复,对大众也是一种无声的震撼,好奇的人也不少。

如今新楚占有两个州的地盘,轻松打胜扬州的琅玡王,当然,没出什么大战也是事实,新楚的实力,除了琅玡王战败的军队,大家都还没有观感,但是不好惹就是了。

不过因为新楚朝廷的政策,人和人平等,这等于是开辟了新秩序。好奇的人来了不少,当然有留下的,也有离开的。

即使大家都读儒家的书,哪怕是号称民本的孟子,他实际上,也认为要给士人有更高的地位。比如说君子远庖厨,君子高于杀鸡宰羊的人,他可以吃羊,但是坐着等别人杀,他还可以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屠夫指指点点,粗鲁呢,残暴呢。

因此,大部分在旧有的传统下得到利益的士族们,他们到了荆州,心底对荆州那可是嗤之以鼻,不过不敢说,怕被打,被杀,虽然新楚没做。

但是他们谁也不敢赔上性命试一试,看看新楚接不接受有人骂。

于是乎,来荆州之后,留下的人,大士族出身的士人不多,更多的是寒门出身的人。

当然,也有一流的士族来到荆州,想要做帝师这种,可是荆州真的是不懂重用人才啊,很多人来了,大官都不给一个当,所以这些人在荆州逛逛就回家了。

他们这些人离开荆州,可不会说荆州的好话,都是抹黑荆州的,什么新楚禽兽国,王青没有人君之相。

当下的民间舆论,很大一部分都在这些士族豪强嘴上,新楚在外的名声现在可真的是不怎么样。

尽管如此,来荆州的士人那也是络绎不绝,有很不认可荆州的人存在,当然也有视荆州为王道之国的人们,被传统派士人痛骂,不过他们骂不骂,别人也听不见。

在荆州,他们没有特权,有传统士人老爷骂寒人,人家和他对骂,结果老爷动手,双方殴斗,新楚朝廷并不偏袒他们。

这事发生多了之后,大士族的公子们不敢动手了,主要是打不过,只能继续磨练嘴上功夫了。

不过这些留在荆州的人,没有回去帮新楚造势,最主动的人直接写信回老家,让家中子侄来荆州求学而已,所以新楚一短时间内,在外界的名声都好不了。

王青乐于看到这种结果,认同你就留下来,不喜欢你就走。不过荆州的学术短时间不可能为这些人转向的,主要学习新学,研究新学,传播新学。

而王青唯一邀请的人是研究校注先秦诸子的墨家的鲁胜,这个学术系统下,即使是先秦也没有完全的自由学风,人数也不多,发展不大,不深入。

秦汉以来,为了帝国的建立,更是直接罢黜百家,行儒表法里的文化政策。先秦诸子受到儒家和法家的双重攻击。

尤其是诸子后来一度成为显学的墨家,成为法家和儒家最大的敌人,到了汉代,已经基本上失传了,只剩下一些残编断简。

新楚内部,当然要传播新的科学,新楚外部,可以向外传播子诸子的思想,打乱新楚之外的道家的文化独占地位,同时大量出口新学的理论。

看看在旧有的文化环境下,新学的理论能有多大作用,不过出口的都是一些理论类的书籍,而不是实际的技术应用类的书籍。

当然即使不行,研究整理先秦诸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不过新楚暂时不会花费大量资源在这上面,安顿一些老派的士人,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为此,新楚还邀约扬州的鲁胜来荆州讲学,鲁胜也是闻名于天下的名士,晋惠帝在的时候,他就很出名了,后来辞官研究墨家的著作。

鲁胜当年看时局不稳,在他看来,墨家的非攻兼爱是解决纷争的办法之一。他研究墨家的著作,感慨尤深。

新楚的学宫,现在名声不小,传闻在新楚,在学宫学习,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当官,不看出身,这在九品中正制下获益的上品士族来看,简直是不可理喻,当时那些寒族却两眼发光。

鲁胜家也不是当今的一流文化士族,即使在江左他也不过是有名气罢了,去扬州的人还带了新学的书,鲁胜看过之后惊为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