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清晨,秀英家门前堆了十几个系着大红彩绸的筐子担子,里面塞满了各种东西,有帽子、衣服、腊肉、米、水烟筒、红花、缎子等等。为了准备这些,秀英这些天忙前忙后,腿都快跑断了。光是通知亲戚,她就跑了整整三天。然后是安排村里的宴席,秀英准备在村里办流水席。所以才早上四点左右,秀英就带着迎亲队伍出发了,那场面可热闹了!小伙们身着短褂,挑着担子,一个个都跟阿黑哥似的,生龙活虎,精神抖擞。姑娘们则身穿红衣彩裙,头戴银冠,脸施脂粉,个个美得跟影片里的阿诗玛一样,大家都看呆了。秀英觉得倍儿有面儿,二儿子也穿着去年新做的火草褂子,在最前面赶着牛车。后面紧跟着十几辆来帮忙的牛马车,四女儿作为伴娘,跟着二儿子坐在第一辆牛车上。秀英早就嘱咐接亲的人,一定要快点赶路,早点把新娘子接回来。
新娘家距离较远,为了赶时间,一行人不断挥动着手中的牛鞭子,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啪啪啪”声。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巷子前行,脚下踏过古老的青石板路和粗糙的砂石路。经过一番艰苦跋涉,终于在九点钟抵达了新娘所在的村庄。
当大家来到巷子口时,秀英再次下达命令:队伍要分成两路行动。一部分年轻小伙子留在这里,等待新郎率领的迎亲大队到来;而秀英则与其他姑娘们一同先行前往新娘家。考虑到新娘怀有身孕,需要特别关照,她决定亲自提前过去照看一下,以防万一发生什么意外情况。这样安排既能保证婚礼的顺利进行,又能让新娘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新娘家此时此刻也是热闹非凡、喜气洋洋。门外精心布置着一座由绚烂多彩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绿植编织而成的美丽拱门,仿佛是通向幸福之门;门口摆放着一根粗壮的栏杆,显得庄重而神秘;门后则站立着一群身着盛装、容光焕发的撒尼族长辈们,据秀英所知,他们都是新娘的姑母、舅妈等人。
从大门口开始,一直延伸到新娘居正屋的门口,沿途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碗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正门前方,竟然用足足上百只碗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心"字形图案!一位慈祥的阿婆正站在心形中央,逐个往碗里倾倒美酒。
眼前的场景让秀英惊叹不已,她终于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婚礼"拦门酒"。看着这密密麻麻的酒杯,她心想:难道今天是要故意给新郎出难题吗?也许这正是婚礼习俗中的一种独特乐趣吧!
秀英终于还是没忍住内心的好奇,声音轻微得仿佛只有自己才能听见:“这是酒吗?”然而阿婆却似乎听到了一般,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回答道:“这是水呢,等会儿会有酒的。”
哈哈,毕竟秀英对这里当地的风俗并不了解,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所以她也不敢贸然发问。此刻,院子里传来姑娘们叽叽喳喳的欢笑声,她们忙碌不停,让整个院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而秀英此时既兴奋又感到些许尴尬,于是她索性直接走进了新娘所在的正屋。一进入屋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喜庆的景象——房间里张灯结彩,桌子上摆满了美酒佳肴。
这时,秀英终于见到了美丽动人的新娘。只见新娘身着一袭鲜艳夺目的红色衣裙,头上戴着银光闪闪的桂冠,身姿婀娜多姿,面容姣好清丽,简直可用“惊为天人”来形容其美貌程度!如此美艳动人的新娘子令秀英不由得心生感慨:自家的二儿子怕是配不上人家啊!
不过此时屋内的气氛除了热闹非凡之外,还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眷恋之情。几位伴娘、四女儿以及其他几个姐妹们一直围绕在新娘身旁,细心地帮她整理妆容;新娘的阿爸阿妈则默默地守在女儿身边,彼此间相对无言,眼中满是不舍。
新娘时而看看这里,时而瞧瞧那里,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就在此刻,秀英瞥见新娘转过身去,面向阿爸,动作轻柔地替他整理好胸前佩戴的鲜花。父女俩四目交汇,仿佛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但最终却一言未发。一旁的阿妈则时不时地用衣角擦拭着脸颊滑落的泪水。目睹眼前这一幕,秀英内心也不由得泛起一阵酸楚。因为每当送别自己的女儿出嫁时,她所经历的情景大致如此,因此对于亲家此刻的心情,她感同身受、体会颇深。
刹那间,迎亲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地抵达了。秀英只听得门外传来阵阵喧闹声与欢呼声,显然热闹非凡。新郎家的二儿子肩负着重任,挑起一担沉甸甸的嫁妆,昂首挺胸地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只见他身着笔挺的正装,气宇轩昂、风度翩翩,今日无疑是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刻——前来迎娶属于自己的美丽新娘。然而,一群婆婆们却紧紧守住大门,丝毫不肯放行。身为今日婚礼的主理人兼司仪,秀英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在第一线,竭尽全力协助他们与这群守门的婆婆们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经过几番艰难曲折的周旋与协商,他们终于成功突破防线,顺利通过了这一道难关。
那根横在门前的木头被搬走后,两扇厚重的大门缓缓打开,露出一条宽敞明亮的通道来。乡亲们满脸笑容、兴高采烈地簇拥着迎亲的庞大队伍走进了宽敞的大院之中。
只见新郎带来的那帮小兄弟们每个人都肩挑着一副沉甸甸的担子,担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有白花花的大米、新鲜美味的肉类、香气四溢的香肠、金黄酥脆的油饼以及色泽诱人的火腿等等……好不丰盛!众人纷纷喝光摆在地上的拦门酒后,原本还算宽敞的小院瞬间就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满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