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末帝之死(1 / 2)关山如梦首页

深夜,建康城内,一名传信士兵策马奔驰在前往宫城直道上,他的背上插着一柄“急件”的令旗,厚重的马蹄声在街面回响。

到达宫门之后,守卫宫门的官兵见到他背后的令旗,知道定有重大军情事务,于是接过传信士兵的信盒,匆匆向宫内奔去。

在宫内含章殿值班的中书令林胤最先接到了这个信盒,林胤拆开信盒一开,文中内容令人大吃一惊。

冀州、青州反了。

事不宜迟,他急步跑到刘焱所居的西殿。传事太监将奏报通禀了刘焱。

刘焱接过奏报,借过烛光,仔细查看着信件内容。

冀州刺史鲁宗之、青州刺史谢方明举兵造反,他们打着兴复吴朝皇室的名义,合兵二万,准备攻取徐州,直扑建康。

徐州是京师建康城的屏障,徐州刺史是刘焱的三子长沙王刘道庆,左卫将军沈延之、中郎将周平虏辅佐刘道庆共同守卫。刘焱极其重视徐州,在徐州部署了重兵守卫。目前楚军主力,已经奔赴雍梁二州。鲁宗之、谢方明等人此时起兵造反,应该就是想趁后方空虚,趁火打劫。对于徐州,他并不担心会被叛军所占领,长沙王自幼跟随他征战沙场,久识兵机,曾经独自率部平定了前吴琅琊王李休之的叛乱,沈延之、周平虏也是沙场宿将。而鲁、谢二人乃是文官出身,在刘焱看来,他们造反无非是自取死路。但是对于前朝皇室的处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他命人去东宫找太子刘桓、太子詹事宋显一同过来议事。

刘焱说道:“林胤,叛军打着,你认为该怎么处置?”

中书令林胤,最早是刘焱幕府的记事参军,为刘焱参赞军务,出谋划策,建立了很多功勋。

林胤说道:“陛下,恕臣直言。您对前朝皇室太过优厚,可那帮人非但不领情,还暗中阴谋复辟。前阵子,荆州刺史魏纪已经铲除了荆州内部好几批乱匪,这其中有的牵扯到了旧吴宗室,现在那些牵连的宗室都被关押在荆州大牢。其他州也陆续发现类似的案件。臣认为,应当趁此机会诛灭那些前朝宗室,以绝后患。”

刘焱看着刘桓说道:“太子,林中书刚才所言,你觉得该如何处理?”

刘桓自幼熟读经书,尊崇圣人礼义教化那一套,觉得这样做未免有些残忍,他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应该以怀柔为主,对于那些参与造反的前吴宗室按照律法处理,对于那些守规矩的宗室,我们可以给他们优厚的待遇,瓦解他们的意志。”

宋显接过话茬,说道:“太子所言极是。微臣认为,自有禅让以来,魏代吴,晋代魏,后朝皆是善待前朝末代皇帝。朝代更替,本就是天命,非人力可为也。陛下受命于天,前吴余孽即使想有妄为,也不可能得逞。因此,善待这些配合我朝的前吴宗室旧臣,可以凝聚民心。”

刘焱听到这里,忍住肺部的不适,微微咳嗽了几声。他的皇位虽是吴末帝禅让给他,但他内心深知自己得位不正,始终觉得留着前吴宗室是他的隐患。他早就想诛杀旧吴末帝李德文等宗室,但是要他成为史上第一个杀害前朝禅位皇帝的君主,承担千古的骂名,也是他所不愿看到的。

林胤猜测楚帝一定是陷入两难之境,便开口说道:“陛下,今日的形势和以往已经不同,我们应当顺势而变。当年魏武帝曹操曾经说'不可以慕虚名而受实祸',陛下有仁德之心,而前吴那些逆臣却不知感恩,屡次串联阴谋复辟,多行不义必自毙,诛灭他们是上天的旨意。臣愿意为陛下行此万难之事。”

刘焱在殿内来回踱着步,刘桓等人站在原地,屏息凝视,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半个时辰之后,刘焱开口说道:“前朝余孽不除,则我大楚始终不得安宁。朕决定了,为了天下苍生不受内乱之苦,为了大楚江山千秋万世永固,朕要为子孙剪除这个隐患。”

刘桓没有料到父皇真的动了杀心。当年,他还是少年时期之时,曾经和未继位当皇帝的吴末帝李德文交好,两人在文学方面各有所长,二人惺惺相惜。今时今日,不忍看到李德文死于自己父亲之手。

刘桓想要开口说些什么,宋显迅速用手扯了扯刘桓的衣摆,并冲刘桓微微摇了摇头。刘桓领会了他的意思,便默不作声。

刘焱继续林胤说道:“林中书,这件事情就由你去办。要妥善地办好。”

林胤回道:“臣遵旨。”

回宫路上,刘桓让两名引路太监先行回去,自己打着灯笼,和宋显缓步走着。

刘桓说道:“宋师傅,刚才殿上为何不让我说话?”

宋显说道:“殿下,适才陛下所言,乃是帝王心术。他不想把难题留给殿下,所以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最难的事情。殿下不应当再反驳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