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 搞粮(1 / 2)家父朱元璋首页

朱棣当了回苦力,老老实实的开荒了两亩地出来。

但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就又被朱元璋拉去了乾清宫旁听内阁议事。

原来,在朱棣上次建议设立内阁和军机处之后,朱元璋便一直在完善内阁内部的情况。

他根据朱棣的建议,做出了细微的调整,又增添了数人,最终定下了内阁的官制。

其中,内阁共设十位大学士,二十位学士,二十五位通士,共计五十五人。

这些人中,二十五位通士主要负责政务纠错,有着候补学士的身份。

而剩下的十位大学士、二十位学士,都有参议国事职责,但具体叫谁,还是得看皇帝的意思。

至关重要的票拟权,则只有五个人才能有,十位大学士将根据表现,来决定票拟权的归属,每旬(每月)进行一次筛选更换,避免长期集中在固定的人身上。

今日朱元璋特意召了当值的五位大学士和五位学士进宫议事,特意让太子朱标和朱棣旁听。

因为他们所议的事,正是派使臣出使倭国一事。

曹国公李文忠经过这段时间的休养,身体已经好了许多,此次内阁议事,他也被朱元璋请了过来。

朱元璋简单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不过并未提及出使的原因。

李文忠率先开口问道:“陛下怎么突然想到派使臣出使了?”

朱元璋没有说真实的原因,毕竟现在还没有查清楚倭国的银矿的真实性,即使说了也没用。

“大明如今武力昌盛,国力雄厚,咱也想炫耀炫耀,让那周边小国知道知道咱大明的厉害。”

众人闻言都是一笑,还以为朱元璋是起了炫耀的心思。

而后,朱元璋便将该遣何人出使这一问题丢给了内阁的大臣。

几人纷纷奏对,一番讨论之下,推举出了三人,两人是礼部的臣子,一人则是兵部的。

朱棣则在一旁发呆,内阁在他看来已经足够完善,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老朱用的也挺顺手。

他现在在思考的是另一个问题。

如果大明出使后,真的将倭国含有大量银矿的事实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那他一定会选择出兵攻占倭国。

届时大明的国库也将彻底的充裕起来,不再受国库空乏一事烦恼。

既然钱有希望解决,那大明的另一个难题,粮,该怎么办?

朱棣有心趁着此次大明向海外出使的机会,令船队寻找一下土豆和玉米这两样粮食的种子。

可转念一想却不太可能,因为倭国在大明的东偏北方向。

而土豆和玉米,据记载,乃是从西方那边传过来的。

玉米种子还好说,应该可以从往来中亚和大明的胡商手中得到。

但这土豆最开始是在南美洲的,海上航行本就容易迷失方向,距离又过远,只能暂时放弃考虑。

不过倒是有一个粮食作物,可以趁着此次出使倭国搞来,那便是红薯。

朱棣记得,红薯最开始是从靠近中国海域的吕宋群岛发现的,这东西的产量也不低,而且饱腹感极强。

若是能弄到手,起码能解决大明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

而且说到出海,朱棣才想起来,有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曾七次下西洋,带回了许多珍奇珠宝,而且还是在他当时即位的时候的人。

那人便是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