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1 / 2)理想天国里的漫长熬煮首页

莫言在一次采访中说:故乡就是一种矛盾的存在,你在这个地方生活的时候,千方百计的想逃离它,离得越远越好,希望永远不要回来。但是你一旦离开以后,又发现跟这个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挣脱不了的联系。所以,我当年坐上军车离开的时候,我希望这个军车开的越远越好,我永远也不想回来了。然而,故乡是有声音的、有气味的,人对故乡的感情相当复杂,也只有你离开故乡之后认识的更加深刻。

升入高三那一年,张元祥自知学业不是他的出路,但又不愿像村子里的少数同龄人那样选择学手艺,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他哥哥帮他报了参军的名。许是老天眷顾,他如愿参了军,可他并不知道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他只知道这是他唯一能够体面的离开村子的途径,而且他也曾希望走的越远越好,永远都不要回来。怎可知,命运弄人,活成了现在这么一副人厌的模样。

每年这个时候从村里来到省城,张元祥的思绪都异常复杂,尽管他早已在孤独的日日夜夜中习惯了如何面对,却终究放不下世俗生活里的想要拥有。其实,离开是为了以更好的姿态回归,因为那印刻在骨子里的声音和气味原本就是挣脱不了的事实。就像他母亲为他准备的吃食,无论贫富贵贱,永远都饱含着无私的牵挂。

打小就懂得替母亲分担家务,再加上当兵的经历和复原后两度开饭店的经历,张元祥在日常生活方面很从容,家里人也特别放心。就是这前途,他是怎么走都捋不顺,闹的家里人也跟着没一点办法。日子是熬出来的?还是活出来的?到了这个年龄,张元祥已无需再为自己辩解什么了,他只想平静的度过今天,然后争分夺秒的进入写作状态。兴许,这是一条可以改变命运走向的成人路径呢……?

不管咋说,新年该有新气象,哪怕又是无望的寄语,做了选择的决定必须坚持到底。于是,开年前一天,张元祥按照老习惯,吃完饭后随即开始了租所的清洁步骤。这房子是水泥地面,屋子里也没什么摆设,回家过年前大收拾了一遍,扫一扫、擦一擦、墩一墩,铺上床单和枕巾、套上被罩,就算齐活。仿如昨日一般,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好似去年过完年来时的情形,不同的是今年正月初七不用赶着时间去上班了。心里头没着没落的收拾停当,一时找不到清闲下来的踏实感,床头桌上供奉着的本命佛提起了张元祥的精神头。按说,他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可由于多年下来前途仍旧渺茫无从定心,他就找了这么一个自消自解的法子。空的就是空的,不说也都明白,但这个时候,他还是像平日一样随心敬了三炷香。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后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说的是求人不如求己。张元祥知道,此举仅是寻一份心安,接下来要面对的事实最终还得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实现,所以他没敢多闲,换下身上的衣服拿到卫生间泡进桶里,边洗澡边洗起了衣服。

初春时节的气温穿插着冬季最后的倔犟仍旧寒气逼人,该到三月底才停止供暖的暖气片却一点都不给力,好在今天风和日丽,衣服晾出去不怕冻上。简单而又单调的生活方式从张元祥的性格底色中体现的那叫一个淋漓尽致,不难想象,他一定不是一个时尚的人。不过呢,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张元祥来说很是恰到其分。他当过兵,能吃苦、不怕累、懂节俭、讲原则,知道如何在现有条件之下应付生活,所以即便是手洗衣服他也能找到乐趣。以此类推,他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写小说,也就不是什么要命的事儿了。

能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应该是得具备很多先决条件的。比方说,与世无争的心态、目标明确的坚守、清醒冷静的意识、张弛有度的规律、时间期限的概念。然而,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不管你做多少准备,突如其来的未知变化总会将其打乱。因此,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都是毫无准备的决定。或者说,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张元祥决定不上班完结小说,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他还是希望能在确保有一份前途光明的工作之余来写小说。可能这就是他的命吧,一路坎坎坷坷的走来,不习惯也得把他磨到习惯为止。所以呀,他也懒得怨了,把衣服晾出去,收拾完卫生间,整个人的知觉又跟这间出租屋完美的闭合在了一起。

佛前敬的三炷香燃尽了,来时的思绪在一通有节奏的忙乱中渐渐找到了习以为常的孤独守盼,年味儿包裹着的家暖便自然而然的沉寂在了今一年的熬煮中。张元祥自言自语着会声一笑说:时间真是个好东西。自己跟自己说完,还不忘摇了摇头。当日子再一次回到他所能设定的空间后,他的父亲、母亲、哥哥、嫂嫂、侄子,还有他的妹妹和他的准妹夫,也在同一时间进入了专属于他们的生活空间。至于他自己的处境,当然只是他的处境,没必要跟家人说,更没必要逢人就说。他现在呢,就是有点后悔只让他母亲给他带了今天一天的吃食。

做了选择的决定既然是只能自己消解的人生走向,那自然得有一套支撑这个选择的生活方式。住是大头,房租加上水电和物业费一年一万三左右,现有的积蓄足够他租十年;穿嘛,他虽然讲究,但很节俭,当兵时候买的一件名牌T恤现在还再穿;出行嘛,那就更省钱了,他始终坚持能走路绝不坐公交、能坐公交绝不打车;吃的话,得看怎么说了,要平日里有个聚餐之类的,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张元祥已独来独往好几年了,他只需保证自己不饿肚子就行,而且他还摸索出了日常的生活技巧,比如去超市买东西,节假日期间打折促销时多备点,晚上盘点前不仅有零元的水果和蔬菜,还能买到超过半价折扣的预制菜和熟食。如此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有人就要说了,不会花钱的人活该赚不到钱。这话有没有道理,张元祥自有话说:什么叫会花钱,把每一分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并花出超过钱本身的价值,才叫会花钱;什么叫会赚钱,会赚钱首先得会攒钱,然后才能通过努力和智慧赚到钱。还是那句话,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当然了,富贵穷通莫非命也,得活在当下。能有这样的生活认知,是张元祥复原后十三年间不断反思总结出来的,虽然还有很多不如愿的地方,他却能在阶段性的成长过程中找专到属于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在无奈中决定完结小说,同样让他找到了坚持下去的方式。

黄宏生说:吃喝玩乐并不等于虚度光阴,吃苦耐劳也不等于意义非凡。当你焦虑、精神内耗的时候,请一定要记得,人生是各种各样体验的叠加。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那些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发呆、看日出、数星星、坐在草地上一整天,你的体验就是意义。人生不一定要去做世俗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才对,也不是非得按照社会主流价值观去生活。二十多岁娶妻生子,三十而立有车有房,这些都是别人给的意义,是否执行,就看我们自己。谁都是第一次来人世间,意义是我们自己赋予的,人生是狂野,不是轨道,只要你当下是享受的,那你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这世界我曾来过,也终将会离开,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

如何定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那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张元祥注定是个无法脱世的俗人,至少在他没有稳固基本生活的前提下,他还得朝着成家立业的方向去寻找出路。因为这不仅仅是活人的责任,还是身为人子应有的义务。眼下,他可以骗着自己活成一个不需要任何人理解的另类,他也可以在矛盾的选择决定中体验每一步他认为必须要走的人生路,但这之后,他依然还得回归世俗。

路遥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凡磨你的,都是来渡你的。如同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面对生存选择,有人越挫越勇变成了强人,有人抱怨连连沦为了懦夫。张元祥自当不是后者,他有一个梦,一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梦。他抽着烟站在阳台上看着不远处亮化的楼群心里说:已经烂到了极点,还能烂到什么程度呢?就算被现实踩在脚底,也终会迎来希望的曙光……!

不停流转的时间默契的配合着夜幕的降临终于点燃了城市的激情,那白天感受不太明显的城市装束也在这一刻四射出了正月里的年味儿,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小区楼栋,目目都是喜迎新春的新年气象。站在朝东的窗户跟前,张元祥若有所思的注视着高低楼群间露出来的一截马路,刚想起点什么事来,突然被食指和中指间夹着的烟头惊灵回了没一点春节迹象的出租屋。他甩着手踩灭掉在水泥地上的烟头,眉宇间无力的眼神往后脑勺睁了睁,然后长舒了一口气拿起扫帚和簸萁扫净烟灰,关上窗户离开了阳台。

刚过年的热闹在窗外还很新鲜,出租屋里却提前回归了平常。或者说,张元祥没什么变化,他的生活周围就永远都觉不出不一样的新鲜感来。可他也是个活生生的人呀,又怎能对周围的一切没有丁点知觉呢?于是,他继续按照往年从村里回到省城后的习惯,开始了接下来的状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