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海子里(1 / 2)朕能造反成功吗首页

京城太乱了。

从内廷开始刮起的一股歪风,经过发酵之后,最重要的是贼首李自成所写的决战书送达京城后,米价一日三变,局势急速下滑。

刚领取完欠薪的京官们,才安逸了没几日,又被京城的局势动摇,人心不稳。

连京官们都恐慌,更不提百姓们。

各家米铺大门口排了看不到头的队伍。

而米铺的伙计不急不慌,每日能卖出去的米粮有限,米价一涨,油盐酱醋茶全部上涨,连四卫营和勇卫营的军心都被动摇了。

大街小巷,人们开始埋怨,甚至还有童谣,隐隐指责皇宫里的皇帝。

“要我看啊,这大明没几天活头了。”

“俺们老百姓怎么活下去哦,这是要把俺们往死路上逼。”

没有抢到米。

米价涨的太离谱,再这样下去,很多人感到活不下去了,他们在街头小巷抱怨。

“大明亡了,换个新皇帝呗,说不定我们的日子还能过得更好。”

“嘴上没个把门的。”

大槐树下。

有人听到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吓得脸都白了,连忙劝阻。

“怕什么,五城兵马司的兵差自己都这么说,他们哪里还有工夫当差,现在的京城,他们不也是活不下去,这大明啊,没盼头了。”

众人一你言我一语。

谁都希望能恢复原来平静的日子,可谁也认为没可能了。

人们越来越恐慌。

更多的是对未来活不下去的迷茫。

他们这些小老百姓,不懂国家大事,也不知道米价为什么上涨这么快,所有的物价仿佛约定好了,涨的越来越离谱。

但是一切都是从皇帝的新军买米开始的。

他们这些新军太多人买米,那时候米价开始上涨,开了头之后,犹如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有穿着便衣的官员听到,摇了摇脑袋,悄无声息的经过。

这京城已经不是人呆的地方。

要不是因为没有关系,那官员早就想调离京城了。

现在的京城,不用敌人来攻打,自己个都已经崩溃,不攻自破,老百姓们翻来覆去,说的倒也没错,大明看样子的确要亡了。

巷子里出来是大街,大街横七竖八笔直宽广。

京城的布局很整齐。

各廊各坊,大框小框,框框里是胡同,框外是大框,每条街坊都是熟人,一般不会有陌生人进来,让京城民间的安全得到保障。

而各个衙门多集中在承天门到大明门之内,所以官员和百姓们的生活泾渭分明,不会互相打扰。

皇宫南端是办公用的场所。

内阁、六科。

出了午门,两旁的值房是中书科,再出的端礼门就是社稷坛太庙这些祭祀的场所,然后就是承天门。

承天门外。

六部、五军都督府、锦衣卫、通政司、三寺、翰林院、会同馆、太医院等等衙门都在此处办公,一目了然,井然有序。

最热闹的时候,这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同时,也代表了大明的昌盛辉煌。

如今却格外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