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琮是番禺人,把他派回去番禺。
李长祥是四川人,四川正在被张献忠攻城略地,各部官兵节节后退,连秦良玉也只能苦苦支撑,所以这是一份苦差事。
哪里来的哪里去。
关键是淮安。
江西、湖广、浙江各地漕运的终点是淮安仓。
各地的民夫把粮食运输到了淮安仓,他们的任务就完成可以返回,接下来则是淮安仓转运到徐州仓、徐州仓转运到临清仓、临清仓转运到德州仓等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淮安仓的重要性。
朱由检提出的海运就是从淮安开始。
各地把粮食集中运输到淮安后,由淮安出海运转至登州府,再由登州府抵达天津,从淮安到登州海岸线距离是五百余里,顺风航行只需要两三日的功夫。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实际能不能成功,朱由检不敢保证。
所以朱由检派了范景文去南方。
范景文任劳任怨,刚刚把海子里的事情查完,结果就被皇帝派去了地方,对范景文而言太不公平,引起了许多人的猜测。
“皇上把许多青年才俊驱离京城派往地方,有何谋划?”
范景文这回没有发火。
他不反对自己去地方督运漕粮。
漕粮的重要性,他如何会不知道呢,只是皇帝最近两日的举动,又让他看不懂了。
皇帝手里有了好几百万两银子,又有了二十万石的粮食,这么庞大的物资,哪怕重新组建一支关宁军都没有问题,可皇帝仿佛并不看重。
朱由检怎么说。
之所以改成海运,是因为运河会被李自成大军给断绝么。
这说不了啊。
还有就是京城肯定是保不住的。
陈演这些人一定会投降。
他们投不投降,朱由检也不在意。
可是许多地方上的青年才俊都投降了,地方上的人心怎么办?
比如刘廷琮。
人家是庶吉士啊。
虽然只是番禺人,代表的却不只是番禺,身上兼顾了地方势力的期盼。
别看二十万石粮食很多。
京营将近两万人,运夫需要上万人吧,牲畜也要上万头,还有战马等,一个月的口粮和草料至少就是两万四五千石,三个月就是七八万石。
加上沿途军队的补给,军队规模越大,民夫需要的越多,消耗的也越多,二十万石粮食不算多。
对于大军而言,稳定的粮食来源才是关键。
所以朱由检可以让陈演这些政敌不少的人投降李自成,却不能让各地的政治新星也投降了。
这些庶吉士、翰林们来自于地方,在地方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把他们派回去自己的家乡,一则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二者能维持多少漕运就是多少。
往年的漕运,哪怕只有一成能运输到自己的手里,朱由检也能缓口气。
朱由检告诉范景文,以集结各地军队的理由打发了他。
范景文见皇帝不愿意说实话,安静了片刻,向皇帝拱了拱手,背影显得孤单。
这才是最难的差事。
朝廷威望丧失,地方上也会观望。
加上漕运的麻烦,漕运虽然没有被禁止,只不过把从淮安之后的路线改为海运,可也不是一口气就能成功的,凑集这么多船只并不是简单的功夫。
每件事放在往常都是艰难的事务,何况是如今的大明。
如果是陈演,陈演绝对会推辞或找借口。
而范景文却没有拒绝。
最近这段时间的了解,朱由检已经确信,范景文的确是那种把国家大义放在心里的人,而不是嘴上一套实际上又是一套。
真心爱国的人,是真的存在的。
哪怕非洲也不少。
朱由检就见过。
非常的悲惨。
因为国弱,连声音都发不出来,滚烫的心被无声无息的消灭掉,连水花都没有,给了朱由检最深的震撼,也成为了他最恐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