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的确容易讲实话。
只这一点,吴襄已经强过大多数人。
四十万也不少了。
每天哪怕只勉强吃饱,每天也需要两千七百余石,一个月就是八万石,加上运输的损耗,还有牲畜马匹的口粮,至少翻倍。
如果能尽快稳定下来,恢复春耕的话,只需要坚持半年。
如此也要百万石。
也就是说。
内廷的一百三十万石,刚好够四十万人口以及好几万牲口的内迁,长达半年的消耗。
这是最好的情况。
如果要是发生意外,比如清军入关,比如李自成大军提前入京,都会导致计划遭受严重的破坏,花费更大的代价。
百万石豆料其实真不多。
朱由检觉得太少了。
军事在大明属于保密范围,所以记载的并不多,特别是关于粮草等详细数据的,但也有一些流传了下来,比如天启元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大明底蕴还有。
后金攻陷辽左,辽西人心惶惶。
后方朝廷全力以赴,堆积在海滨的粮草暴露在阳光下,高达百十万石,可惜运车不足,不到六百辆,以至于明明后方有大量的粮,却不能及时运输到前线。
再后来。
大明有了这次的教训,把新积蓄的粮料储存到前线后方,为了安全,特意选了一座岛,结果冬天海面结冰,不可计数的粮料被后金得去了。
大明在辽东不知损失了多少次以百万石计算的粮料。
所以这次关宁军内迁,内迁到何处,以及粮草如何沿途补给,众人一一商议。
关宁军内迁,胡虏绝不会错过机会。
为了保障安全。
关宁军必须先守住关外的城池。
保障百姓们撤回关内。
百姓入山海关,留在山海关附近不利于安稳,也不能留在京畿地区,那么最近的就是天津了。
渤海属于内海,风浪小。
从宁远后方诸城通过海船运转到天津,两个日夜可以一个来回。
“安置百姓的地方选择山东。”
“选择在山东半岛的登州府,这里有登州码头,还有登州水师。”
朱由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厅内寂静下来。
人们看向皇帝。
这里没有傻子,皇帝只说了一个地方,人们就隐隐看透了皇帝的内心,到底是要亲征,还是要南下?
吴襄高兴了。
南下好啊。
南下就不用打仗了。
靠着长江天险,南宋又怎么了,南宋不还是延续了上百年,而且他们可比南宋强多了。
在南方修生养息,积蓄个几十万兵马卷土重来,收复失地。
关宁军要军官有军官,要精锐士兵有精锐士兵,只要能缓口气,不愁没机会打回来。
到了南方。
皇帝必然更加依赖关宁军。
吴襄忍不住想主动开口建议,最后忍住了诱惑。
李建泰嘴角动了动。
老家在山西呢。
皇上如果南下,他老家怎么办。
主要还是山西的消息没有传回来,现在人们知道局势很坏,可到底坏到什么样的程度,没见过结果,谁也不敢妄言。
等山西的消息传回来后,一切就大变了。
以前是不理皇帝。
之后是皇帝你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