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写文章且会算账的都是人才。
皇帝说的道理,虽然是第一次听,却也让许多人陷入沉思,包括赵学颜,他应聘为记录员,专门负责记录进入账册的。
经济就在数据之中。
常年与数字打交道的人,对经济会有自己的理解。
皇帝的言论,有种从数字角度出发,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见效果不错。
许多人能跟上自己的思路,朱由检内心感叹,果然大才在民间,来自民间的企业,动不动给国家一个惊喜,让世界感受震撼。
培养人才,人才越多越好。
大明交通院是朱由检推出来的改革手段,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自己的要求,跟上自己的脚步,不会把学问藏起来不教给别人。
朱由检见不少人听懂了,于是继续讲解下去。
“如何扭转呢,这不是靠一道政令就能做到的,永远不要与社会对抗,不但于事无补,还会遭受反噬,最后又发现原来做的是无用功,劳民伤财,徒留一地鸡毛。”
“所以要从根上找问题。”
“农业是有限的,而商业是无限的,这就是大宋为何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只要保障农业,人人有饭吃,那么商业就可以无限发展。”
“无限发展?”
赵学颜皱起眉头。
他认为皇帝说大话了。
如果是没见皇帝之前,他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他的想象中,皇帝是高高在上的,不讲实际的,现在见到的皇帝,打破了他的印象。
一个追求实际,讲究高效的皇帝,的确接地气了,可也让赵学颜有了讲真话,敢反驳皇帝的勇气。
皇帝应该不会怪吧?
朱由检不知道下面人内心的想法,不过早有准备,举出了例子。
“三家商行因为商业的原因,对大车有了巨大的需求,为了满足需求,三家商行甚至跑去保定真定各府采买,这些地方的大车能卖的都卖了。”
“民间还会有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地方的工匠们会制作更多的大车,所以朕才说商业是无限的,只要有需求,就能一直生产和发展,前提是农业得到保障,必须人人有饭吃。”
支持商业,发展商业,从商业收税。
收税,一直是晚明巨大的麻烦。
为了收税。
皇帝和大臣们做出了太多的对抗。
经济发达地区为了不交税,向朝廷做出了激烈的抵抗。
“《管子·度地》提出消除五种自然灾害,比如提出治防水害就要设立治水的专管机构。大明交通院的交通二字,取自《管子·度地》中的交相通达四字,既然如此,大明交通院自然是为了治理商业的。”
“为什么呢。”
“因为商业的根本是流通。”
“大明交通院,抓的就是流通。”
原来如此。
许多人恍然大悟。
赵学颜也佩服的五体投地,皇帝自圆其说了,提出了新的学说,是否算开山立祖?
指明了大明交通院的未来方向。
下面的人能不能吸收和理解,是跟上自己的脚步,还是被发展的道路给淘汰,就靠个人自己的能力和态度,别人帮不上忙。
朱由检希望能培养出更多具备超前眼光的人才出来。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
推动商行是新的模式。
官督商办。
官在前面。
如果官府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必然会被时代给抛弃。
这不符合朱由检的目的。
任何势力的发展,都必须是可控的,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而不是成为社会的毒瘤。
昨日经过讨论。
三家商行改变了态度,其实并不稀奇。
从最初他们三家主动加入,到了现在的地步,已经没有悔改的余地,不过是想要向自己索要更多的保障罢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不懂这个道理,会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