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四任知州(1 / 2)开局盘点十大诗人首页

【从元祐四年(1089年)七月苏轼抵达杭州,至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乃是苏轼第二次担任地方官的时期。在这五年当中,除了有两年返回朝廷担任京官外,他先后历任杭州、颍州、扬州、定州(今河北定县)的知州。与在朝廷时深陷无休止的党争相比,他在地方官任上颇能施展所学,为民众谋福祉,有所作为,并且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苏洵望着远行的儿子,半是戏谑半是忧虑:“你这仕途,怎生就像是一场接一场的远行?”苏轼苦笑,回应中带着无奈:“世事难料,非我所能控也。”苏洵轻叹,叮嘱道:“笔下留情,莫让文字成了利剑,伤人亦伤己。

视频里,百姓自发将那条新筑的长堤冠以“苏公”之名,苏轼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即便这一切尚未亲身经历,那份来自民间的认可与感激,已足以让他动容。

铁罐道人:有幸去杭州看过苏公堤,很美!

归长安:我们现在了解的都是他的诗词,但他走到哪里都在为百姓做事。

东坡肉:苏轼开的病坊,可是后世医院的雏形。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苏轼第二次到杭州任职,当时杭州大旱,饥馑与瘟疫一同爆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获赐给剃度和尚的度牒,换成大米来救济饥饿的百姓。

元祐五年(1090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作了众多的厚粥和汤药,派人带着医生分街坊为百姓治病,救活了许多人。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汇之地,因瘟疫死亡的人常常比其他地方多。”于是集中多余的公款二千缗,苏轼又拿出自己的黄金五十两,开办病坊,略微积蓄一些钱粮来收治患病的百姓。苏轼看到茅山有一条河专门容纳钱塘江潮水,盐桥有一条河专门容纳西湖水,于是疏浚这二条河道以实现通航。再修造堤堰闸门,控制西湖水的蓄积与排泄,使得钱塘江潮水不再进入杭州城内。又利用剩余的人力修复了六井,再把挖出来的淤泥堆积在西湖中,南北长三十里,修筑成长堤以便行人往来。吴地百姓种菱,春天就除草,不留寸草。苏轼又雇募人力在西湖中种菱,水草不再生长。把种菱的收入留作以后修浚西湖的费用,取用救济荒灾剩余的一万缗钱、万石粮食;以及申请得到的一百张僧人度牒用来雇募民工。长堤筑成,在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望去宛如图画,杭州人把长堤命名为苏公堤。

说一个趣事: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中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1090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浚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激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巅。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苏轼道,他到杭州任地方官已是第二次了,所以西湖的景致总会勾起他的人生感慨。】

东坡肉:苏轼在杭州还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句子。

兮兮沐沐:是啊,这句诗真的感觉好美。

日月盈晷:苏轼有一位好友叫陈季常。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季常,两人系成为好友。陈季常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而陈季常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弄得陈季常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季常:“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这个就是河东狮的由来。

【苏轼离朝后,苏辙马上接替了他的翰林学士职务,掌“内制”,继而出使北方的大辽。苏辙在辽时,到处有人向他打听“大苏”的消息,也看到不少人在诵读苏轼的文集,说明苏轼在那里也久负盛名。辙归来后担任御史中丞的要职,在高太后支持下力主“分别邪正”,反对启用新党人物,招怨愈多。苏氏兄弟和“苏门”的某些行为较为散漫的“学士”不断遭受攻击,这使得杭州任满回京的苏轼,担任翰林学士未数月,又急急避嫌外任,于元祐六年(1091)闰八月到达颍州知州任上。

元祐七年(1092年)春苏轼改知扬州。

元祐七年九月被召回汴京,参与了郊祀大典,进官端明典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官位。时苏辙以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执政之一),兄弟皆身居高职。这一次苏轼留在京城差不多有一年光景,御史们不断弹劾他,使他不安于朝,连连请求外任,终于在元祐八年(1093)年六月获知定州。是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