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身影逐渐被夜色所吞噬。然而,他们的脚步声却在空旷的田野间回荡,如同充满节奏的鼓点,在静谧的夜晚中格外清晰。
山风习习,轻轻吹过两人被汗水浸湿的衣裳,带来丝丝凉意,也吹走了些许疲惫。
走进村口,狗吠声此起彼伏,划破了夜的宁静,犹如一首首激昂的交响曲,宣告着两人的归来。他们将工具放下,步入火屋,彭有桂迅速跃上橱柜,将悬挂其上的竹筐轻轻摘下。
竹筐内,一排排纸包整齐排列。彭有桂小心翼翼地揭开纸包,露出里面精心包裹的草药。
彭有桂将纸包逐一打开查看,随后选出一包递给杨满催促道:“快看看你的伤口,这草药专治毒蛇咬伤,其他动物咬伤应该也是有疗效的。”
杨满接过草药,轻轻拿起一根,放在手心细细辨认。
只见这草药皱缩成一团,主根淡黄棕色,细纵纹密布其上;叶子灰绿,边缘点缀着钝锯齿;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
“三姐,这是犁头草。”杨满确认草药的名称后,脸上露出欣喜之色。“你帮我拿个蒜臼子和药罐来。我捣碎一些敷在伤口,剩下的煎水喝”
这犁头草又叫紫花地丁,因为形状奇特,宛如一根铁钉,顶头绽放着几朵淡雅的紫花而得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春秋二季,将其采挖后,去除杂质、晒干后即可煎水内服或外敷,使用方便,疗效显著。
杨满话音刚落,彭有桂便从橱柜之下取出一件古朴的老式土砂罐
只见这砂罐通体呈现青灰色,腹部圆润,渐次收束至底部,变得宽大而稳重,向上收紧至颈部,最终以稍宽的罐口终结。
整体形态圆润自然,线条流畅,尽显古朴典雅之韵味。这乃是乡村间专为煨制药材、煎煮茶叶而打造的器具。
彭有桂将土砂罐洗净,注入半罐清水,小心翼翼地置于火煻架上。紧接着,他又从橱柜中取出一只蒜臼子,递给了杨满。
这蒜臼子是专门用来碾压和捣碎食物的,通常由臼体和臼杵两部分组成。
臼体作为蒜臼子的主体部分,多采用陶瓷、石材或硬质木材等材质制成,彭有桂取出的这件便是陶瓷的。器身为略带弧度的鼓形,底部平稳宽厚。
臼杵则为长条形,一端较粗,适合手握;另一端则设计为适合施加力量的半球形两者配合使用可以提高捣碎效率。
杨满接过蒜臼子,将犁头草一分为二,一部分放入砂罐中煎煮,另一部分则置于臼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