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 太空港(1 / 2)群星:游戏策划是上古看守者首页

如果要问一个新生文明,建造一座太空港口需要什么。

他们会回答:总统、议会与内阁、国防部、工业部、国家发展与计划委员会和全体人民的支持。

一个提出数年的计划,与之配套的数千家生产厂商,和可能的社会经济转型。

数个星系的资源倾斜,来自五湖四海的工程师和数以万计的施工员,以及一个性格狂野的,有绝对魄力的计划驾驭者。

总得来说,就是需要一个稳定而有序的国家、一个强有力的高层决策集团、一套高效的管理与组织机制,以及一个健全的现代工业化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

建造一座太空港口,其本身就是文明万众一心的证明。

可对于上古看守者这样的失落帝国而言,这一切都被简化为两个核心元素:3D打印技术和材料。

制造出一台3D打印机也许很难,但使用一台3D打印机自我复制出十台就只是水磨工夫了。

那么该如何从零到一呢?

当然只能依靠纳米机器人和活体金属了,这些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小玩意内部还铭刻着旧时代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打印技术和处理器修复等。

像是采矿机船台的建设就有活体金属的参与,只是玩家和沃尔人根本无法理解这种黑盒技术。

无缘的凡夫俗子一般将这种东西称为,天机工程。

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材料短缺,太空港口的建设急需大量人力资源,舰船残骸的熔炼并不是难点,应该说,任何技术上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从耐高温的合金到轻巧坚固的复合材料,只有玩家想不到,没有3D打印做不到。

但仅仅依靠钻孔采矿机运输材料,效率实在太低,即使每个玩家一天在线48小时也很难在一年内重建太空港。

监护矩阵打算另辟蹊径,搞些不一样的。

部件分散建造计划:根据意识节点的实施调控,将太空划分为多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先建造一部分太空港结构,最后再将这些部件逐个推在一起进行组装。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首先就极大地提高了建造效率,多个区域得以同时展开工作,驻扎的玩家仅需提供少量补给就能维持生存。

枯燥无聊的太空生活对他们来讲也不是问题,只需在单兵装甲中特别增加一条智能提示,建议玩家在长时间在线后适时下线休息。

其次,分布式建造策略还显著降低了风险,规避了材料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太空垃圾撞击事故。

即使真有某个区域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太空港口部件的建造进度。

此外,这还能增加监护矩阵对阿尔法庇护所的了解,在地面传感阵列的监视下,玩家的眼睛就是他的眼睛。

建造的顺序也需要调整,和玩家们想象的不同,这座复合造船厂的两座军用船坞建造难度比民用船坞要高多了,即使两者产出的舰船规模相差近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