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白日举旗,还是夜晚举火,以敌军数量寡多有不同形式。
若敌军百骑以下,则日悬一杆黄旗,夜悬一盏灯笼,二者皆需放炮(三眼铳),以此通传附近墩台。
敌军百骑以上,五百以下,日悬一张青衫,夜悬两盏灯笼,依旧放炮。
当敌军五百骑以上,五千骑以下,则日悬一件皮袄,夜悬三盏灯笼,附带放炮。
敌军若是在五千骑以上,日则悬青号带一条,且燃烽烟,夜则悬四盏灯笼,放炮一次,击鼓擂梆,每个时辰重复以上行为。
这便是明朝边军的警报系统。
不容多想,江云拿着笸箩追上跑的最慢的喜桃,一把将喜桃抱起来朝着屯寨狂奔。
行至视野开阔处,一眼可见到营房墩台方向悬着一盏灯笼,远处鸣炮不止,依次传递。
等到了屯寨外,狗娃,来福已与冲出来家人团聚,拿着大包小包朝着墩台方向狂奔,屯寨其余人也是拖家带口。
“你这死丫头,跑哪里去了。”
喜桃的母亲跑过来,一把从江云怀中将喜桃接过去,对着后背就是两巴掌。
“婶儿,我妈和小莲呢?”江云连忙拉住喜桃母亲追问。
“猴儿,我出来的时候看你妈和小莲还在屋里呢。”喜桃母亲说了一声,带着喜桃,拿着包袱跟着人群奔向墩台方向。
江云奔进屯寨内,一路到了自家门口,就看到母亲正抱着两匹布,提着大包小包,江小莲也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吃力的从屋里走出来。
“云儿,你回来了,咱们快去墩台避难。”
蔡氏连连催促。
敌袭来时,周围百姓都会躲进墩台营房避难。
大明边境一般是三里一墩,五里一台,如果某处地理位置重要,则会一里一墩。
墩台整体由夯土筑成,并没有包砖,如果包砖,就是楼台,高五丈有余,四围城高一丈五尺,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外设塌窖、赚坑.,墩置官军守瞭,以绳梯上下。
塌窖、赚坑便是陷阱。
墩台内小房一间,隔为二半间,向边外半间,值日甲军(墩军)住,向内半间旗甲住,内外炕各一座,大铳五个,三眼铳一把,白旗三面,灯笼四盏,大木梆二架,每擂梆必双,庶声合而可远,旗杆四根,每根长一丈八尺,好绳三副。
发火草六十个,火池三座,火池每座,方五尺,张口,庶草多火亮,火镰火石一副,西瓜炮若干。
江云走过去,将蔡氏手中的两匹布和肉取下来,又将江小莲背着的小半袋米拿过来,随手将其余东西和笸箩一并丢在地上。
“妈,不用的东西别带了,你抱着小莲,去避难要紧。”
此时屯寨内已经不见人影,母子三人一路跑到了一里外的墩台下,站在堑壕前。
“快放绳梯。”江云喊了一声。
此时屯寨内其余人已经聚集在墩台内,李有德站在墩台上看了一眼,神色冷漠。
李胜贵之死已经算在了江云头上,正愁没机会报仇呢,他咧嘴一笑,看向正欲放下绳梯的军士,厉声喝止。
“王麻子,土蛮来袭,没有我的命令不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