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整顿兵马大小事务后,陆靖塘再次登台提振众将士士气,发放拔营费等其他银子总计近万两,当即便响起一片鼓舞。之后便率大军于清晨时分拔营向西进军,队伍如一条长龙在晨曦的照射下缓缓行进。
此次出发,清点下来一共为三千一百二十三人,并另带被俘顺将唐通一人,其部下八人。
当然,唐通并不知晓他的部下其实并未被凌迟,而是陆靖塘事先要求这几人配合表演震慑唐通,这才有了前两日那一幕。
此刻这八人正被藏至队伍后方,而唐通位于陆靖塘身边已浑浑噩噩,眼神中一片空洞。
还是路上与陆靖塘等人闲聊着,才稍稍有了些许的光芒。
不过也可能是吃了些肉食,精神这才稍微提振了一些。
又谈及清兵,唐通的目光瞬间带了些畏惧,随即又转为深深的忌惮,许是缓和好一会儿方才说道:“清兵之战斗力,甚于我明军精锐,更强于大顺。若是双方交战,顺军则势必要增加一倍兵力,否则极难胜利。
即便如此,也只能换取惨胜。”
曾经唐通与吴三桂同为总兵,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在锦州之战中惨败而归。后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中明军大败,皇太极携大胜之威越过北京直冲山东,一路势如破竹攻下城池八十余座,而其只敢在后面尾随。
待清军凯旋而归时,唐通与白广恩企图于螺山阻击,却最后大败而归。
由是如此,唐通对清军早已产生了畏战心理,凡与清军交战必事先观望。若是人数胜于清军,又有友军在此,便亲自下场杀敌。
但若发现此战仅有其一支兵马,且人数相持未有援军相助,便不愿与之交战。
至此,他对清军的评价很高。
此人生平,陆靖塘曾大致了解过。先为明军总兵,后受封为定西伯,据说是监军太监杜之轶打开居庸关,这才逼得他不得不投降。
之后降顺,被安排与大顺兵政府左侍郎左懋泰共守山海关,如眼下被吴三桂击溃。后来又与李自成进攻山海关,不过坊间一直传言一片石之战中唐通诡诈,出卖李自成。
后再次背叛大顺,击败李过,降于阿济格。
只能说他确实被清军打怕了,所以投降清朝后,再未有任何异常举动。
但汉奸之名,后来的清史稿再为其开脱也摆脱不了他的罪行。
后来的路上,唐通向陆靖塘发起疑问,对他日后的归属产生好奇。并带着苦口婆心的意味,劝说道:“以你这点兵马,怕是稍遇大顺就会败溃。眼下大明朝北方悉数落入大顺之手,你逃不出去,所以你只有一条出路,降顺。”
对他的话,陆靖塘没有回复,只问了句“日后你会不会降清?”
这句话,直到大军行军以不到两日的时间到达通州附近后,唐通仍一直闭口不答,甚至一听这个问题立即侧过头去。
相反,他却再次反问陆靖塘:“明廷已灭,北方之与南方部分城池土地尽数落入大顺手里;且四川一带也早被张献忠占领,南京虽有六部,但以其腐儒弱将之辈,恐怕未能成事。汝应当认清形势,降于大顺,方为光明之举。”
对此,陆靖塘却给出一个令其羞愧的回答:
“吾母从未教我不仁不义。”
……
玉田距通州一百一十里,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一日三十里到四十里不到三天便可抵达。但陆靖塘却以为三天时间太过缓慢,直接下令军队以一天六十里行军。
时间之紧迫,容不得他们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