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芳亮的信使快马赶至明军大营时,陆靖塘正看着手中方才由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史可法的回信,大致意思是称赞陆靖塘骁勇忠心,乃大明社稷之幸;后又提到希望陆靖塘能迅速将永王殿下送至应天,也好应对突变。
史可法自然不敢妄言太子殿下几乎无可能身还,只得于言辞中恳切希望陆靖塘万不可冒险,力求安稳,莫将永王殿下陷于危险境地。
江南这边他自会鼎立协助,绝不可让一些宵小之辈图谋拥立新帝。
虽暂时不至于探究史可法的心思,但这保证却足够令陆靖塘安心,不至于担忧后方有可能的袭扰。至于其希望尽快送还永王殿下归至南京,他自然没有理会。
史可法曾一心以为吴三桂才是忠心护国之人,满洲鞑虏不过是其借兵为先帝爷复仇而引。再加上于南京众多官员认定,大明与流贼有不共戴天之仇,若是可与鞑虏联合,恢复大明着实可为。
有如此想法,指不定南京有些人会如何想陆靖塘。
是否觉得他陆靖塘乃挟永王而自重,或是认定其军中根本没有永王殿下,而只是侥幸得到其信印以此冒充永王殿下。
这些诸多猜测自不是陆靖塘当下所要考虑的,江南士绅日后若相助于他,当然不与计较。
若是执意要抵抗他,他自然有办法处置这些士绅官僚。
只不过,残忍了些。
半个多月的时间,在胡守亮戚玉川等人加上孔胤桢衍圣公的名号帮助,迅速从山东北部与直隶地区南部招募到青壮一万五千多人,这段时间在日益操练下已编练成军。
譬如昭武营,显武营以及定武三营的兵马一度跃升至接近七千人,而陆靖塘麾下直属由祝飞掌管的标营人数也升至四千人。
虽说不可与正规军相媲美,但至少初具规模。
而当他听到刘芳亮所差信使将最近发生的巨变俱告知后,脸色霎时间变得沉重,万没想到形势竟如此急转直下,立即告知信使自己会尽快整军北上汇合,待信使离开,忙召来胡守亮等人商议。
将方才信使所说告诉诸位将领,大帐内的气氛也刹那间变得凝重。
众人一致沉默,那如滔天洪水卷袭带来的强烈震撼令他们内心一阵惊骇,许久未曾出声。
之前以为,顺军如按此谋略必会导致兵败,但也只是如此以为而已,无人觉得顺军会遭到如此挫败,所提方略顷刻败亡,最精锐的十万大军竟然被清军引诱至包围圈。
偏偏他们他们此番所处地势颇为开阔,几乎没有任何险要地势可供他们抵御清军。
如此下去,在长期被围困的巨大压力和大军缺乏粮草的双重影响下,恐怕顺军最终会不攻自破,从而彻底被满洲剿灭。
那之后局势便一目了然,顺军主力遭到覆灭,并无多少可抵御清军的北京城也变成了清军的盘中餐,其余地区如山西保定也皆会因为主力丧失,本就尚未牢固的防线从而遭到彻底崩溃。
届时,顺军必遭倾覆。
也难怪刘芳亮心急如焚,差信使许诺如陆靖塘率军一同北上援救,事成后凡其所提条件,只要不太过分,必然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