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已入夏初月,酷暑当头,炎炎烈日之下,众人稍动则汗如雨下,沾衣不干。
此际,若能品尝几口冰沁之果,便是清凉透骨,畅快无比。阳谷城,座落于山东西境,果香满园,自是不缺;而冰块于这弹丸之地,却成罕物,珍稀难求。
武大手持折扇,偕同张平漫步于市井,偶驻足与乡邻寒暄数语,虽劳形案牍,却乐此不疲。此乃增进情谊之妙法也。
如今的阳谷城百姓,可以说是全民皆兵了。只要是身手稍微敏捷一些的人,都纷纷投身到城池的重建和武氏工坊的复兴之中去了。
驼背老者、学龄外稚童,亦知拾石除秽,清洁环境,令武大欣悦非常。阳谷之城,非武府独有,实属众人,共守共治,方显正道。
武大身为阳谷首富,虽工坊罹灾,银钱散失,幸而祝家庄新厂渐次运转,且武大财资丰厚,自不屑于薄待邻里。
不仅仅是金钱方面,武大还有其他的创新举措。他在阳谷城率先推行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制度——三餐之制!这个制度意味着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吃两顿饭,而是改为一天三顿。这一改变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和创新。
后世或不足奇,然于古时,家家能得两餐已属殷实,且稀粥清汤为主,馒头非日常所能。盖因粮少,汤水聊以充饥耳。
武府不然,不仅供钱银,更使工匠享三餐之福,大馒头管饱,不限量,黄昏归家尚能携之馈赠家人,菜肴虽仅是大锅烩,肥脂漂浮,口味平平,武大不敢恭维,却深得街坊之心。
武府的大方,天下间或许只有皇宫能够相比,而现在就连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这样的恩泽。百姓们很单纯,他们并不奢望像皇家一样每天都吃丰盛的宴席,只希望皇帝也能每天吃到白馒头,肚子不会饿着就满足了。这些都是朝廷的责任啊!
据史籍记载,两宋之时乃华夏经济文化之鼎盛,领先世界,文明璀璨。
以1990年美元计,自公元960年(赵匡胤立宋),人均GDP约450美元,至宋末升至600美元,远超同期欧洲之422美元。宋朝耕地广达7.2亿亩,GDP占全球六成,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挫败,国力方衰。
然此繁华,多落入帝王豪绅囊中,朝廷对民之盘剥未尝断绝,愈演愈烈,民生凋敝,终致北宋末年民怨沸腾,乱事频发。
再加上宋朝连续遭受战败的打击,军队规模不断扩大,试图通过数量来弥补质量的不足。将近两百万的兵力,使得朝廷不得不竭尽全力地压榨百姓,通过剥削民众来维持庞大军队的开支。
尤以北宋六贼之名,朝廷腐败不堪,奢侈无度,蔡京所倡“花石纲”尤为人诟病,劳民伤财,百姓困苦更甚,易子相食之惨状屡见不鲜。
武大莅临阳谷,未及周年,自身崛起之余,亦大为改善民众生计,故其历劫之后,全城百姓鼎力相援,根源在此。
见街坊挥汗如雨,武大亦欲亲身助之,奈何体弱不宜重劳,且工地上守卫极力劝阻,谓家主亲为粗活,有失颜面,武大苦笑而退,借故言买果解暑,以慰众邻。
城东店铺业已林立,果肆两家,生意清淡,除求学于苏氏二老私塾之世家子弟外,鲜有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