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从山东德州出发的定远军一部正急速前行。这支队伍犹如一支离弦之箭,锐不可当。
那是一支由五百铁甲骑兵和五千轻骑组成的精锐之师。
五百铁甲骑兵一人双马,一马驮着厚重坚固的铁甲,一马由士兵士兵们手持锋利的长枪骑着。
五千轻骑则身着轻便灵活的皮甲,配备着弓弩和弯刀,行动敏捷如风。他们马蹄声疾,那声音犹如滚滚惊雷,又如狂风骤雨般向着太原府进发。
孙传庭部在经过一番激烈的鏖战之后,成功攻下潞安府。这一捷报迅速传开,犹如一阵疾风传遍四方。
沁州、辽州的守军听闻此消息,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们深知大势所趋,清军的败局已定,继续负隅顽抗也只是徒劳。于是,纷纷选择闻风而降,不再为清军效力,转而投向了正义之师。
卢象升部此时也已经成功收复顺德府、真定府,在战场上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他们的英勇作战和出色指挥,使得敌军节节败退,失地得以重回大明的怀抱。
当卢象升闻听姜镶反正的消息后,目光中闪过一丝兴奋和果断。他深知这是一个绝佳的战机,立即下令第九镇高斌部由固关进入山西。他的命令坚决而有力,不容有丝毫的迟疑和犹豫,展现出了他敏锐的战略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能力。
驻扎太原城的阿济格,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沉迷于酒色之中,过着纸醉金迷、荒淫无度的生活。他身边的人皆畏惧他的权势,无人敢向他通报外界的消息,生怕触怒了这位脾气暴躁的将领。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半个月后,阿济格偶然间从一位亲信口中得知了姜镶反正的消息。听闻此讯,他心中大惊,原本醉意朦胧的双眼瞬间瞪得滚圆,酒意顿时消散了大半。
他深知局势紧迫,顾不得周边县城的安危。匆匆整顿兵马,连夜率领大军从太原出发,马不停蹄地向大同进军。他妄图擒贼擒王,以雷霆之势迅速镇压姜镶,尽快平息这场来势汹汹的叛乱,挽回清军的颜面。
孙传庭率领着他的部队一路疾行,在山西寿阳与魏知策部的铁甲骑兵以及李明山部、高斌部成功会师。会师之时,军旗飘扬,士气高昂,将士们的欢呼声震耳欲聋。
孙传庭经过深思熟虑,留下高斌部的三个协屯兵在太原城下。他们隐匿行踪,密切观察着城中的动静,伺机攻陷这座对战略布局有着重要意义的城池,为后续的战斗创造有利条件。
在太原城下,高斌部的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他们等待着最佳的时机,以便向太原城发起猛烈的攻击。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众人的意料,犹如一场出人意料的风暴,让人猝不及防。
太原守将吴维华本就是个毫无坚定立场、唯利是图的墙头草。之前阿济格率领大军前来之时,他丝毫没有犹豫,更没有抵抗的勇气,毫不犹豫地向阿济格投降,将太原城拱手相让,只为求得一时的安稳和荣华富贵。
如今,姜镶举旗反正,五万明军士气高昂地进入山西,一路势如破竹。
沁州、辽州也先后响应反正,加入到反清的阵营之中。明军的兵锋正盛,气势如虹,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所到之处,清军纷纷溃败。
而此时的阿济格已经率领主力部队离开太原,城中仅剩下两千军马。
吴维华清楚地意识到,以自己手中这点微薄的兵力,面对来势汹汹的明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一旦开战,自己必败无疑,甚至可能会丢掉性命。
他不想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更不愿意为了已经离去的阿济格去做无谓的牺牲。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他决定再次倒戈,重新投向明军的阵营,以此来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