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苏铭(七)(1 / 2)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首页

五年后

永平十五年

广陵郡

海西县海域

“按照这张地图,我们很快就到了淮水入海之地了。”

已经五十六岁的苏铭比划着手中的地图,这是他从徐州糜家得来的。

几年前,苏铭抵达郁林岛(连云港),一眼就看中了郁林岛的价值,于是选择在郁林岛建造贸易站,并从自己正妻的家族那边挑了个人才过来管理【郁林贸易站】。

他的正妻姓糜,原本是徐州的一个豪强,几十年前,王莽末世的时候,徐州糜家被起义军攻破,糜家众人逃难,来到辽东。

糜夫人一开始只是苏铭的小妾,后来苏铭的正妻没有生出孩子,加上年纪轻轻就死了,所以生出苏琦的糜夫人便成了正妻。

负责管理郁林贸易站的,正是糜夫人弟弟的儿子,也就是苏铭的姻侄。

糜家早在乱世中消亡,全家都依附于苏家,帮苏家管理农庄、贸易站、作坊。

苏家人太少了,哪怕让女孩子也上场,也还是人手不够,所以只好让姻亲家族的人也上来帮忙。

糜家的姻侄糜琳,就这样成为了郁林贸易站的站长。

糜琳还送来了一张徐州的海域图,这是他特地从徐州当地海商那里买来的。

徐州地区,自古便纺织发达,古徐国的纺织技术比之同时期的周王朝还要先进。

青州有一些人家养蚕,有一些不养蚕,而徐州,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

苏铭在郁林岛建了许多烤房,存放蚕丝蚕茧。

所谓烤房,就是房子四脚比较高,下面可以烧火熏烤,使得整个屋内保持温暖干燥,避免蚕丝受潮。

又建了一座纺织作坊,从归顺县招募妇女前来纺织工作。

归顺县因为土地兼并太严重,许多家庭都是无地流民,所以他们为了混口饭吃,愿意去苏家的纺织作坊打工。

徐州的土地兼并还不够严重,当地百姓有自己的田要耕种,自然是没空去苏家的纺织作坊打工。

所以,苏铭还得从归顺县运人过来打工,无法从徐州本地招募女工。

这几年,东溪乡的自耕农已经只剩不到一半了,北溪乡的自耕农也消失了四分之一。

为了不引起朝廷的注意,郑县令每年都只敢少报一点人口。

但是实际纳税人口远没有在册人口多。

实际人口>在册人口>纳税人口

所以这亏空的财政收入,一部分由在册百姓承担,还有一部分则是由苏家的佃农支付。

这些佃农,哪怕卖了祖田,还是得交田赋和算赋,最后连佃农都做不成,只能卖身为农奴。

想要通过每年少报一点的方式彻底平账,起码得坚持二十年才行。

现在郑县令巴不得赶紧来一场地震或者海啸,然后就可以趁机上报灾情死了大量人口,一次性把这些亏空的账给平了。

再苦一苦百姓,骂名天灾来担。

而且郑县令也快到退休的年纪了,到时候新上任的县令也不知道愿不愿意同流合污。

万一新上任的县令非要跟苏家过不去,到时候又是麻烦事。

“我们去淮水入海之地看看哪里适合建贸易站。”

苏铭对在淮水建贸易站兴趣很大。

淮水流域还算是人口密集区,市场很大,各种商品的销售量也大。

刘邦的起兵之地小沛就在淮水流域。

然而,他话刚说完。

呼呼呼——

突然间,狂风大作。

轰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