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曾子论士之弘毅——以仁为责的高远追求(1 / 2)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首页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首先,“士”在古代社会,是一个备受尊崇且承载着重要使命的特殊阶层。他们并非仅仅是拥有知识和文化的个体,更是社会的精神引领者和价值塑造者。“士”通常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具备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智慧,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心怀苍生,立志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弘毅”,“弘”在此处蕴含着广博、宏大、开阔之意。它要求士人拥有超越常人的视野和胸怀,不局限于个人的蝇头小利和狭隘私欲,而是放眼于整个社会的福祉和人类的长远发展。具备“弘”的品质,士人能够洞察世事的全局,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规划出宏伟的蓝图。“毅”则着重强调坚韧、刚毅、果敢和不屈不挠。在追求理想和真理的道路上,士人必然会遭遇重重困难和挫折,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只有凭借“毅”的品质,才能坚守初???,毫不动摇地朝着目标前进。“毅”使士人在逆境中能够坚韧不拔,在困境中能够奋勇崛起,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

“任重”所描述的责任,其内涵丰富且意义深远。从个人的修身立德层面来看,士人要时刻自省自律,不断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道德的楷模;在家庭中,他们肩负着传承优良家风、教育子女成才、维护家族和睦的重任;在社会范畴,士人应当积极倡导公平正义,关爱弱势群体,消除社会不公,为构建一个和谐有序、充满温情的社会环境而努力;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士人更要以爱国为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出谋划策,抵御外侮,扞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道远”生动地描绘了实现理想和目标的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条道路绝非一马平川、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荆棘坎坷、艰难险阻。它需要士人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甚至可能需要跨越数代人的持续奋斗,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才能逐渐接近理想的境界。在这漫长的征程中,士人不仅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还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调整策略和方法,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

“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其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仁”包含了对他人的关爱、慈悲、尊重和援助,倡导人与人之间以友善、宽容和互助为原则,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同时,“仁”也要求遵循道德规范,秉持公正、正义、诚实、善良等美德,以实现个人的道德升华;更进一步,“仁”体现在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关注和维护上,致力于营造一个充满仁爱、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环境,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在其中安居乐业,实现自我价值。

“死而后已”这一表述,充满了决然和悲壮的色彩。它意味着士人将为了实现“仁”的崇高理想,履行自己所肩负的神圣责任,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智慧乃至生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会有丝毫的懈怠和退缩,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炽热追求和对责任的坚定担当。

深入剖析这些重点、难点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深刻内涵。曾子的这一论述,将“士”的身份特质、“弘毅”的品质要求、“任重道远”的使命认知、“仁”的价值追求以及“死而后已”的决心意志紧密地交织融合在一起。一个真正的“士”,应当以“弘”的广阔视野和高远志向确立自己宏伟的人生目标,以“毅”的坚韧品质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深刻洞悉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并做好在“远”长且曲折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奋斗的充分准备;将“仁”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追求,以“死而后已”的坚定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