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刚闻言,倒是不信,开口质疑。
“怎么会!我就坐在陈家二公子后面,他在前面自言自语说的,而且后面水耀也听到了。”
听到宋刚的嗤笑,郭凡有些急眼,连忙对着对面的清秀少年说道。
看到郭凡带上自己,还颇有些不服气的姿态,莫水耀有些无奈,他只好笑着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那陈家二少不怎么避讳。”
莫水耀说着,又翻了翻炭火,一霎时火焰小小地升腾起来。
在文书坊市,不止青云书院,每家书院都只分为小考、大考。
每年都会举行三次小考,考察今年的学习成果,是面对整个书院的学子。
而大考是每月都有,凡是在书院起码学习两年的学子都可以申请,随后统一安排在该月的下旬。
通过大考就可以从书院结业,有书院对其水平认可的文书。
这个文书,就是日后学子代表自己能力的有力证据,就算放在官府方面都是可以作为证明自己身份的凭证。
第三次小考之后,往往便是大虞新年时节。
很多学子都十分重视小考的内容,如果能够打听到小考的方向,对自己应对都是有力的帮助。
而这所谓的陈家二公子,来历并不简单。
家父是文书坊市内的有名商贾,和坊市内的衙门主簿颇有关系,人脉扎实,涉及很多方面,他的话自然有一定的真实。
随着夜色加深,四人又在炭火中聊了许多学业上的事,还有平日书院里外的趣事。
不知不觉中,准备的红碳已然烧完,于是纷纷收拾了一下,执手告别,各自回屋去了。
回到屋子里,身上还有些炭火热的赵仓简单收拾了一下。
随后,便摊好还算厚实的棉被,伸着身子躺在床上,利用余温为有些冰凉的被窝增添几分热气。
“嗬~”
望着屋顶,赵仓心中徒增了几分烦闷。
按照那陈家二少的说法,若这次小考更侧重策论的考核,那对于赵仓这类寒门子弟倒会是一件麻烦事。
青云书院的小考内容,明确说明包含了诗词歌赋、策论、算学等内容,其中最有难度的莫过于策论。
或者说,文书坊市其他官府公立的书院都是如此。
这一切自然是为了符合大虞的公考,公考内容也是这些,为了方便学子有的放矢,考核内容也是尽可能贴近公考的方向。
策论的难,不在于下笔的谨慎。
大虞天子自认文成武功,对于一切的文书审核,除去特殊的禁忌,并没有额外的限制。
就算在出版的文书中,有借古讽今、大骂天子的内容,也自然可过。
包括公考中的策论也是如此,除去主考外,还有一批直属于天子的文员。
他们就在于避免有的主考纠结于学子的策论内容过于惊骇,拿不定主意而设立的。
因此,这策论最难的就在于凭借足够多的积累和阅历,去写出一篇有实在见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