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啊真是妙啊!”与此同时一个苏州作者的聚会当中,朱敏也说了差不多的话,同样是赞叹宦海的最新剧情。
朱敏以前虽然觉得乔琏这个作者不错却没有多大的兴趣更多的兴趣来自于好友许文华对其特别的态度。这是因为大家擅长的方向不同一个混女频的编辑,就算觉得一个混男频的作者不错,兴趣也是有限的。
这个时代当然没有男频女频的说法不过偏好性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存在的。朱敏供职的报纸本来就是以鸳鸯蝴蝶派那一类小说为定位的他自己也是这方面的专家至于说别的种类的小说,虽然也有涉猎,但那都和他的老本行差远了。
然而如今宦海的最新连载一出,他立刻改变了态度不是因为想看许文华的笑话,是真心想击节称赞。
他正和乔琏的第一死忠粉唐宋大声吹嘘起宦海最新内容的水平如何高超这也正常,吹嘘一本书或者一个读者最爽的还是和同样的崇拜者说。要是和一个黑子或者无感的人说,光是对方的反应就够让人丧气的了。
唐宋是如何喜欢乔琏的小说,朱敏如此吹捧他自然捧场的很句句话都有回音。说的一阵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就差斩鸡头烧黄纸拜把子了引为知音呐!
“到如今我才知道,有些人真是有大才的。之前乔琏先生不写男女风月之事海上归来记虽有人情纠葛,几个女子也颇为可爱,落脚处却不在这上头。到后来宦海开篇也无有这些,我还道乔琏先生不善这些。不过这也无所谓,哪一个作者能什么都写现在才知道是小看了乔琏先生,宦海着重处虽不在男女之情上,可是男女之情却比如今多少大家都写的令人动容!”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朱敏本就是搞文字工作的,平常做个书评,鼓舞一番名下的作者,那是日常!如今换个对象,吹捧乔琏,那也是手到擒来。
然而这两个人如此热切,旁边的许文华就没个好气了,将朱敏烫的酒一口喝了:“你们两个是如何混到这里的?首先是你,朱二郎你难道不是编辑,倒是混到我们作者小聚里骗吃骗喝还有你,唐宋,我倒不记得你有入行!”
作者的聚会,在场绝大多数都是作者,最多就是还有几个身份不同的铁杆读者别说古代了,就是后世,有能量的读者混进作者圈子的也不是没有。
至于说编辑之流,确实很少见。至于唐宋这样的,只能算是编辑的家属,那就更不多见了。
朱敏混吃混喝习惯了,只笑眯眯应对,对此并没有什么表示。倒是唐宋,回嘴道:“我这是正考察作者呢,如今报业兴盛,我想这也办份报纸,说不定是一门好生意。”
唐宋是个很实在的商人,这话倒是说的认真的。不过以他的资本办报馆什么的就不可能了,只能用一张报纸试试水。
在苏州办报,如果报纸能够定位好,迅速打开市场,赚钱是很容易的。这有点像后世的伦敦,报纸文化十分发达。不仅有各种收钱的报纸,甚至还有上班途中随手收到的不要钱小报。
这种小报也非常精彩,只不过广告有点多这很正常,人家卖报纸不收钱,总要广告费方面赚回来,大家都是要吃饭的。
在如今的苏州的话,一份报纸只要有一千左右的贩售量就很有搞头了。一千左右的贩售量意味着愿意有商家在上面打广告,广告费加上卖报纸赚的一点儿,至少能够做到不赔本。
继续往下做,提升销量,光明的未来就等着了。
唐宋自从迷上乔琏的小说之后,对自家老爹混迹的行业有了一定的兴趣。于是在追看宦海之余也研究了一下,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他这才知道这一行已经火热到这个程度了。
作为一个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商人,他立刻觉得这其中大有可为。更重要的是,他的本钱虽然不厚,但是很多一头扎进去的人本钱也不厚,只有极少数的大商户才能开头就砸出一个报馆来,大多数的人一开始只能用一份小报试水。
更何况相比这些人他也不是没有优势,他的优势在于人脉,他爹留给他的,他自己认识的。
如果他要办报纸,里头门道非常清楚,找人也容易,不知道能省多少心力若是真蹭他老爹的资源,恐怕印刷、发行这种成本也能省下不知道多少。只不过那也太着相了,所以也就是想想,然后就放弃了。
一旦规划起这件事来,他就越想越觉得好。
他从书院回家,自此之后他要做什么就随他自己了。可是既然是正经做一个事业,那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小打小闹,倒腾一点小商品就算了,非得找个正事儿不可。这个时候做报业,岂不是正合适?
出于这个心态,原本就和作者们编辑们颇为交好的他更加往这方面使劲儿了。各种场合,能来的都来,他这是考察人,了解业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