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统治时期,对云南的管理相对松散,
中央派兵驻扎昆明,然后将云南当地一些少数民族首领直接委任为土司,管理和治理云南,
元朝灭亡后,云南处于割据状态。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原后,
把目光落在了西南版图的云贵地区,
然而,那里的土司仍对蒙元帝国效忠,很不给老朱面子,始终不肯融入大明王朝统治之下。
为统一云贵,朱元璋派遣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等人,率领三十万大军南征,
在主帅傅友德、先锋大将蓝玉的指挥下,明军所到之处,蒙古军队如摧枯拉朽,
滇中各路土司纷纷臣服,元朝残余势力首领梁王自杀。
明军接下来在滇南、滇中、滇北等地区继续扫荡,
并将滇西大理一带盘踞了数百年的段氏势力消灭,
碍于段氏的影响力,明朝将段氏彻底迁到了内陆其他地方。
云、贵收复后,
朱元璋极为欣慰,诏令傅友德和蓝玉班师回朝后,
为彻底将云、贵之地归化,老朱留下义子沐英,并命其率领所部将士镇守云南,
沐氏从此成为大明王朝之“黔国公”,总兵官挂征南将军印,
一直到天顺五年,朱祁镛派大兵剿灭建文朝后,云南沐王府四代统治终结。
云、贵之地,回归中央,此时由云贵总督王骥负责驻守。
同时,朱元璋诏令沐英,对“云南蛮夷土司”采取“抚剿并行”之策,
对效忠大明的部落遣使安抚,也派军队讨伐仍忠于元朝的土人部落,
恩威并施之下,云南少数民族,逐渐都陆续宣誓效忠大明。
由于明朝,当时刚统一全国,没有太多精力管辖落后的西南地区,
因此才设置了“三宣六慰”,开始了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进行的羁縻统治。
由于明初统治时间尚短,当时西南有个叫麓川的强大部落,并不服从大明帝国的管理,
于是沐英的“火枪三段射击”出世了。
公元1312年,元末之时,元朝治下的麓川路总管宣布独立,自称思汗法,建麓川国,
周边部落纷纷归附,麓川国越发强大,成为云贵高原西南部、缅甸中北部的强大割据政权。
到了明初,这个麓川王国已发展的很强大,开始挑衅大明,明军在一次与麓川国小规模的战斗中惨败,
于是,老朱火了,决定讨伐之!
公元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
当时的麓川国王,思伦法,趁准备讨伐麓川国的明军,还未到之前,
统率三十万麓川大军进犯明朝定边府(今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
当时镇守云南的沐英,得此消息后,
即率三万明军驰援定边府,
沐英率领明军赶到定边府时,麓川大军已将定边府团团包围,定边府危在旦夕。
为了避免定边府被攻陷,沐英毅然决定,立刻与麓川大军决战,不给麓川大军攻占定边府的机会。
决战前沐英和麾下将军,分析了麓川的军队,
得出结论:
麓川军队分为战兵辅兵,虽军力三十万,
战兵却不到十万,且战兵的战力及装备,不如明军,
麓川厉害的是战象,只要制服战象,麓川大军不足为虑。
对于战象,沐英早有耳闻,
为打击这些庞然大物,沐英早就给一部分明军,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火枪(火铳),并进行了阵型训练。
为提升火枪火药装填速度,
沐英改进了火枪的射击方式,将火枪兵分为三队,
敌军临近时,第一队先进行射击,第一队射击完毕后迅速到后方装填弹药。
第二队接着射击,第二队射完后迅速到后方装弹药,
第三队接着射击,第三队射完后迅速到后方装弹药。
此时,第一队已装好弹药,接着继续射击,这就是沐英发明的“火枪三段击”战术。
决战开始,
麓川军队驱使战象冲向明军,
沐英下令火枪兵,移至明军阵地最前沿备战,
待麓川战象进入射击范围,火枪兵按照指令列为三队依次开火,火枪发出的声响,响彻整个山谷。
在持续火力输出下,战象开始不断出现伤亡,没有被打死和打伤的战象,也受到惊吓全部转头回奔,麓川军队中军阵型大乱。
思伦法见中军阵型已乱,便发令让两翼骑兵合围明军,
麓川骑兵岂是大明开国之时的明军骑兵对手,
在明军骑兵几次冲锋下来,麓川军队即溃不成军。
沐英也没有放过麓川溃军,下令火炮兵照着往回逃命的,麓川溃军又是一阵猛轰。
麓川军队彻底失去斗志。
最后结果,在定边之战中,麓川军队精锐尽数折损,元气大伤,已无力抵挡明军的进攻,
思伦发还算会做人,逃回后连忙派使者向明朝请降,
就此,开始臣服大明。
经过这次内乱,麓川土司元气大伤,诸多小土司纷纷脱离其控制。
明朝于是趁机分设了孟养、木邦、孟定三个土府和潞江、干崖、大侯、湾甸四个长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