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人生的活力,激情是活力的精华。大江因激流而壮阔,人生因激流而绚丽。激情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年龄的标尺,热血沸腾不惧困难是激情的全部内容。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可爆发出对生活的激情;对生活充满激情,能够演绎色彩缤纷的人生之梦。
涌动着的生命中的激情,是人生奋发有为的原动力。有时,她如同瀑布倾泻那般轰然猛烈,海浪翻腾那样势不可挡;有时,如同沉寂中蓄势待发的平静湖水;悠闲中汇集细流的辽阔江河。
激情是一种实现理想的热烈情感;激情是一种渴望挑战的精神状态; 激情是一种生命潜力的充分迸发;激情,能抵御岁月风霜的剥蚀,永保健美的青春年华
对生活的热情和激情来自方方面面,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阅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感应,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是声情并茂的美学享受。
何家杏在《作文不难》中告诉大家: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古人说“耳读书而聪,目读书而明,心读书而一,神读书而清,疑读书而辩,虑读书而莹,饥读书而饱,困读书而醒,愠读书而喜。忿读书而平”。阅读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活动。废寝忘食常常形容读书的境界。如果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阅读,你将会受益无穷。
读书可以修心养性,可以使人消除杂念、心神集中,可以使人心平气和、神志安稳;读书可以教人明理,可以使人清心明志、制怒消郁;读书还可以使人开阔境界,心怡神畅、忘却疾患,有益身心健康。
《四时读书乐》宣扬的就是读书的高雅情趣。它把一年四季都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其作者翁森(1255—1326)宋末遗民。因不愿做元朝的官而隐居浙江仙居乡里,办了个书院授徒讲学,极盛时弟子达800多人。
翁森把春天读书描绘的满眼绿,一派欣欣向荣有生机——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锄。”
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上,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的花香,边走边唱着诗歌。停在枝头的鸟儿,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虚度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吕,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耒熏风。”
新长的竹子压着屋檐,四周种满桑树。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白天变长了,读完书后,听听蝉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落下,有萤火虫飞入帷帐。因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像远古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作者把夏日读书凉风吹的情景,叙述的声情并茂。
那么翁森对秋天读书的美好又是如何写得呢?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异明月霜天高。”
夜里,听到庭前树叶落下的声音,篱笆上的紫豆花开了,蟋蟀在鸣叫。不知不觉,原野里都是秋天的气息,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都含着冷清的意味,一片萧瑟的景象。床旁多亏有一盏矮灯,就着它读书的效果加倍地好。读书的乐趣很令人愉悦,好比在高远的秋夜里,起身来赏玩明月。
冬夜读书又有什么的心情呢?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树木凋零,江河冰封,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我正可看清"真我"的本质。我坐在那儿,展开书卷而读,灯光摇曳,映射在墙上,墙壁好像也跟着在晃动;我高声朗读着图书,外面雪得很大,半夜里,我房顶被积雪覆盖。地上的火炉里,锅里正在煮着茶,我就在四壁放满了图书的空间里读书。读书之乐到哪里去寻找?就在这寒天雪地,且看那几朵盛开的梅花,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天地孕育万物之心。
作者将一年四季读书的乐趣,描绘的淋漓尽致。喜欢读书的人以读书为趣,尽管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季节变换,景色各异,但读书的乐趣始终如一。
不爱读书的人也有不爱读书学习的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高气爽去游玩,打扫书房好过年。”
以上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也是两种不同的感受,因此也会有两种不同的人生结果。对于不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似乎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超越生命、超越人间烦恼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