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知白这里研制出的眼镜,让吴光明大感兴趣,所以,特别愿意在此坐诊。
这眼镜虽好,却有一个问题。
就是验光,要确定眼睛变化的度数。
不过,技术都是慢慢发展的。
虽说眼下难以如常规那般精细验光,可陆知白想出个巧妙的法子——
采用加减镜片的办法,对比客户视野清晰的程度,来确定大致度数。
这也是现代的眼镜店中,常用的办法。
毕竟眼镜的度数,不可能跟眼睛变异的度数一样。
吴光明轻抚着胡须,神色认真地说道:
“虽此方法不甚精准,却也能解诸位客官的燃眉之急。
我必定会积累诸位客人的数据,好确定视力图的标准。”
这也是他作为坐诊大夫的一个主要任务。
等标准视力图出现,确定度数就容易多了。
范显祖和他的朋友们也来了。
范显祖戴着陆知白送给他的眼镜,活脱脱一个招牌,逢人便宣扬这眼镜的奇妙之处。
一开始,还有点生涩,丢不开面子。
但慢慢的就习惯了。
又开始像讲课一般,口若悬河起来,各种引经据典……
京城中,众多中老年读书人,也是闻风纷纷前来。
只见玻璃柜中,有种种材质的眼镜框。
普通的便是木制。
中等的乃是金属,打磨得光滑锃亮。
甚至还有玳瑁做成的,色泽温润如玉,贵气逼人。
镜片则只有玻璃,统统是晶莹剔透,毫无瑕疵,宛如清澈的湖水。
试镜之时。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眯着眼,颤颤巍巍地将眼镜戴上。
先是一惊,瞪大了眼睛,而后喜笑颜开,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妙哉妙哉,这字竟如此清晰!年少时的好眼力,又回来啦。”
另一位中年文人则拿着书卷,戴上眼镜后不住地点头,啧啧称奇:
“多年看不清这书上的小字,如今可算能瞧真切了,实乃幸事!”
徐土根这手艺精湛的磨镜匠也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客户们的反馈,神情颇为期待。
听着他们的夸赞,他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这一枚枚镜片,都是他和学徒们,亲手打磨出来的。
这眼镜的销量越好,他的收入也越多呢……
开张第一天,销量一般,毕竟没有那么多患眼疾的人。
可店里却是热闹非凡,名声已然传了出去。
围观的群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一个孩童看了会热闹,扯着母亲的衣角,嚷道:
“娘,我也要那能看清东西的宝贝。”
母亲笑着拍拍他的头:
“莫急,等你长大,勤奋读书看不清了,再买不迟。”
一位老者摇头晃脑,却是满脸狐疑:
“这新奇玩意儿,不知能兴多久。”
旁边的年轻人微微一笑,反驳道:
“老伯,这可是好东西,往后定会大受欢迎……
我在扬州就有一个同窗,眼睛不好,我这便给他写信……”
徐土根凑到陆知白跟前,满脸堆笑,说道:
“驸马爷,依小的看,往后这生意定能红火,您就等着数钱吧。”
陆知白笑着回道:
“还得多多仰仗你这好手艺。若不是你打磨的镜片如此上乘,这眼镜也不会如此受欢迎。”
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