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历史小知识:余一人,又称予一人、一人,是夏、商、周三代王自称,也是国人对王的称呼,夏商周三代,王即天下之主,王居于大邦或大邑,各地分封侯爵。
其中夏商两代以氏为主,各地部落长既称氏,如有穷氏、有虞氏。
殷商时期,氏之上多了方伯这一爵位,如西伯侯。
周代改为公、侯、伯、子、男五爵。国人及诸侯称王为予一人。
战国之时,诸侯纷纷僭越称王,自号孤。及至始皇自觉越三皇五帝,自称皇帝,称朕,一人这一称呼始不再。
——书接上回——
大禹治水的第九年,天空如同被厚重的铅云紧锁,雷声隐隐,仿佛大自然也在为这场旷世之役助威。
龙门山,这座横亘在梁山北面的巍峨巨障,其势如龙跃天门,傲视着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
黄河,这条自远古流淌而来的巨龙,在此刻被龙门山硬生生地扼住了咽喉,咆哮着,冲撞着,却始终无法逾越这道天然的屏障。
大禹,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身着一袭简陋的布衣,脚踏泥泞,眼神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站在山麓之下,目光如炬,细细审视着龙门山与黄河交汇处的每一寸土地,心中盘算着如何将这天堑变通途。风雨交加中,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坚毅,仿佛天地间唯一的坐标。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大禹指着龙门山的一处险峻之地,那里岩石裸露,山势虽陡却隐约透出一丝破绽。
他大声宣布:“此地,便是我们破局的关键!”
言罢,他挥动着手中的简陋工具,号召着身后那支由百姓组成的庞大队伍,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希望与坚定。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号子响起,无数身影如同潮水般涌向龙门山。他们或挥斧劈石,或肩扛巨石,汗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模糊了视线,却浇不灭心中的火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龙门山脚下,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无数次的重整旗鼓。
终于,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随着一声轰鸣,龙门山裂开了一道惊天动地的裂缝,八十步之宽,仿佛是天意使然,黄河之水顺势而下,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终于冲破了龙门山的束缚,继续它的东流之旅。
而此刻,那些曾经阻碍前行的巨石,在水流的冲刷下,化作了一道道壮丽的瀑布,水雾弥漫,彩虹横跨,美不胜收。
无数逆水而上的鱼儿,也在此刻见证了这一奇迹,它们或奋力一跃,化作龙门的传说;或顺流而下,带着对未知的向往,继续它们的旅程。
大禹站在岸边,望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禹等人一路治水一路记录了妖兽,药草,地理,食物等是为《山海经》。
大禹治水的第十一年,天际如铅,沉重的云团低悬,仿佛连时间都被这份沉重拖慢了脚步。
三日的休整,对这群疲惫至极的勇士而言,既是身体的短暂恢复,也是心灵的短暂慰藉。
然而,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不灭的火焰,那是对家园重建的渴望,是对战胜洪水的坚定信念。
当晨曦初破,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这片被洪水肆虐过的土地上时,众人满怀希望地向南北方向进发。脚步虽沉,但眼神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们穿越了荒芜的旷野,跨过了被洪水冲刷得面目全非的小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而有力。
终于,在午后时分,当他们行至一处波澜壮阔的大河旁,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不禁停下了脚步,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惊喜。
在那汹涌澎湃的河水一侧,竟奇迹般地出现了一个部落,炊烟袅袅升起,与河面的水汽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温馨而生动的画面。
大禹站在队伍的最前端,望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那是久旱逢甘霖般的喜悦,也是对自身使命更深一层的认识。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部落的加入,更是无数人心向光明、共克时艰的象征。
“乡亲们!”大禹的声音在空旷的河岸边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与温暖:“我们,终于找到了并肩作战的伙伴!让我们携手,将这股肆虐的洪水彻底驯服,还天下一个安宁的家园!”
话音未落,人群中已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
部落的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他们的眼中既有对这位传奇英雄的敬仰,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随即,大禹与部落首领并肩而立,共同商讨治水大计。
他们规划着如何引导大河之水,如何加固堤防,如何协调人力物力……
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众人的智慧与汗水,每一句讨论都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与信心。
大禹集中治水的第十二年,天际犹自挂着未散的雨云,大地虽已渐显生机,但空气中仍弥漫着不屈的湿气与紧迫的气息。
大野泽、雷-泽、菏-泽、孟-渚-泽、菏-水、济-水、濮-水、灉-水、沮-水、陶-丘等一处处昔日肆虐的洪水之地,如今已化为滋养万民的良田沃野,波光粼粼,映照出大禹与万千民众不懈奋斗的身影。
然而,在这即将迎来全面胜利的曙光之时,一股突如其来的阴云笼罩了联盟部落的心头。
青丘国,竟遭逢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成为了凶兽王朝复辟虞朝的第一战的战场,王启玄此刻迅速集结了各部剩余的精锐人马,这些战士们,虽已疲惫不堪,但听闻青丘之危,无不热血沸腾,誓要随王启玄共赴这场生死未卜的征程。
夜幕低垂,乌云压顶,一支由火把照亮的庞大队伍悄然出发,如同一条火龙穿梭在幽暗的森林与险峻的山岭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