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战国·秦(35)(1 / 2)综:共添青史首页

嬴政20岁正式亲政,许多人都认为身为丞相的吕不韦会成为嬴政的眼中钉肉中刺,像白起一样。

即便他没有反心,但这并不耽误昭襄王嫌他碍眼,最后让他不得不示弱服软,最后还伤了腿才堪堪保命。

吕不韦是斗不过嬴政的。

因为嬴政才是秦王,无论吕不韦有多大的权势,但秦国的军队只认得秦王。

可不知道为什么,嬴政并没有什么大举动,只是封楚姜为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这对于积极进取,想要吞并他国的秦国来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位置,但楚姜原本就已经在朝中出没已久,许多政策上也有着她的影子,随着嬴政的亲政而开始走到明面上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然后就没有别的了。

新的秦王仿佛根本不在意这个声望极大,掌管朝政多年的丞相一样。

这很反常。

恰巧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水利灌渠为名来到秦国,被人发现其人是间谍,于是一些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

“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国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故国主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

此意指吕不韦。

他们说驱赶客卿只是一个借口,更多的还是试探秦王的态度,看看嬴政什么态度。

如果他想对吕不韦出手,那自然会有所行动,也会因此记得他们,不出手也没什么,他们要赶走的是旁的客卿,又不是丞相。

最多不过是被骂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秦国法律里又没有进言失误要被砍头或者降职的说法。

就挺没意思的。

嬴政有容人之量,吕不韦又没有什么出格之举,嬴政也没有对他下手的意思,所以楚姜就直接出面辩驳了:

穆公请来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 ,孝公的商鞅,惠王的张仪,昭王的范雎都是客卿,对秦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正是因为这些人,所以许多有才能之人都会选择秦国来实现政治抱负。

这些客卿和秦国难以割舍,说什么驱逐,简直荒谬可笑。

楚姜拿这些人举例子,那些要驱逐客卿的人很快就没了声响,其实要是硬要算起来,楚姜也是从楚国带来的贤士,但那部分楚国国土已经变成了秦国的,楚姜也拿到了秦国的户籍,所以一般都直接认为她就是秦国人。

而且,谁不知道楚姜代表的就是秦王政。

她发声便是嬴政发声,而嬴政竟然真的不打算对吕不韦出手!

朝臣心中的震惊自然与楚姜无关,她现在想的是郑国这个人,有人提议要除去这个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