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试探(1 / 2)从戚家军开始重铸武林首页

“进步击贼,杀!”封寇手中小旗挥下。

“杀!”校场之上士卒手持倭刀,进步斜斩。

“三退防贼,杀!”

“杀!”校场之上士卒手持倭刀左右上撩,手腿配合连退三步。

封寇见操练的士卒手持木刀演练,一招一式间已有几分火候,不枉自己大半年的用心操练,心中十分欣慰。

不错,去年封寇踩着龙山之战的时间来到这个时代,而今端午已过,也代表封寇在这个时代,待满一年了。

自校场比武后,戚继光雷厉风行,次日发饷时候,便宣布让封寇兼任军中苗刀教习,教授苗刀刀法。军营里倭刀不足,先削木为刀进行练习。

结果一上手就遇到个不大不小的难事。

封寇练刀,是从站桩开始,先练身形,再练单招。单招娴熟之后,父亲持刀亲自喂招,把封家苗刀一招招扒开揉碎了教,顺便让封寇用限定条件的轻实战将身法步法印到身上,直到招式变换轮转如意。

这就完了?不,这才刚刚小成。

后边还得用各派刀法,各种兵器,轮番实战。直到封寇不论遇到什么招式都有应对之法,才算将刀法大致“习得”。

问题这一套不能用来练兵啊!这一套流程完整走一遍,至少得五年!总不能让封寇和戚继光说:“将军,兄弟们都是天赋异禀,只要再过个五年,兄弟们刀法一成,咱就能去打倭寇啦!”

莫说五年,就是五个月都嫌慢!精兵操练三个月都该出营见见血了,练刀拖得时间长了,那号令要不要学不学?五色旗要不要认?军阵要不要练?扎营、巡营、岗哨、行军、操练,哪一个不需要磨时间?至于后边临敌变阵,枪盾配合,防铳防箭,开船开炮等等军事技术,更是得用命堆才能练出来。

这些技术,在战场上都比刀法重要。身为小兵,也不需要知道刀法还有什么精妙技巧。

所以封寇传刀的第一步,是要把刀法简化,要简单到只用三十天,就能让之前没摸过长刀的鸟铳手和弓弩手有机会和近身的敌人一换一的程度。

至于全本的苗刀刀法,那就只能写出来献给戚继光,让后人在《纪效新书》或者《武备志》之类的兵书中一窥全貌了。

简化刀法需要贴合战场实际,封寇的战阵经验虽然不足,但是戚军上下哪个不是身经百战?

趁歇息拎着卤肉淡酒上门和白峰、朱璐等队长请教请教,顺便在问问瘦猴儿和队里其他老兵。军中士兵乡音不同,又大多嘴笨,封寇磨破嘴皮子才理清了思路,再加上后世《辛酉刀法》这个现成的模板,十天时间,总算修修补补的创出一套可以供军中习练的苗刀刀法。

这期间瘦猴儿出了大力,带着封寇在营中东走西走,各类军中规矩知无不言。封寇也是投桃报李,在每日梳理刀法的闲暇时间,细心教导瘦猴儿苗刀刀法。两人不出操的日子都呆在一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两人是相交多年的亲密好友。

最终梳理出的刀法以后世《辛酉刀法》和《单刀法选》为根基,连带拔刀收刀,日常携带手法等,一共二十四势。

前十四势简单精炼,供普通兵士学习。后十势则融入了后世苗刀里部分独到的技法,比如急绞连环步、胸腹折叠及崩弹劲等,供军中基层军官习练。

按年份,刀法取名《丙辰苗刀》。

而后日夜操练,半年下来,合计三千人的队伍中,戚继光旧部亲兵自不必说,便是其他卫所兵士,也大致操练出了个样子。

总体水平,放到北方边境足可被称为正卒,在现在兵事尚且羸弱的南方,则可以算是难得的战兵。

值得一说的是,这三千人可不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戚家军,而是去年戚继光给胡宗宪上完《练兵议》之后,胡宗宪特地从佥事曹天佑手底下扣出来,交给戚继光练兵用的。算是一片试验田。

从开始练到此时,正好三个月。

正操练时,一名传令兵从校场门口一溜烟的跑到点将台下,拱手说到:“封教头,戚将军有令,今日操练到此为止,请教头速随我去大帐内议事。”

“如此紧迫?”封寇一挥令旗,场中军士收刀而立,再几个号令下去,便随各队队长归营修整:“可是出了什么急事?”

“我也不知。”传令兵一怔,面色古怪。

私自泄露军机,按军法可是要掉脑袋的。

封寇知道自己又说了蠢话,干脆便不再开口,只是静静的随着传令兵走向大帐。

台下一小兵趁着列队捅了捅身边站着的瘦猴儿,却是个近日从卫所里补充来的新兵,名义上算是封寇手下直系队员:“曹大哥,咱们这教头看着跟个雏似的,咋就当上队长了?”

“少嚼舌头!”瘦猴儿侧头呵斥道:“封头要是当不了队长,难道你能当吗?你是能一仗能砍死十个倭寇,还是能把咱们军中队长全都挑一个遍?”

“封头的武艺在军中单挑第一我是知道的。”新兵想起每次校场操练完成后,封寇对于挑战,不论是其他队长还是自持武力的小兵都是来者不拒,而且至今未止未尝一败的战绩,不由点点头:“一战砍死十个倭寇又是咋回事?”

“先列队,等回营了我跟你说一说,咱家队长龙山一战,不仅单枪匹马干掉十来个真倭!还在阵上救了戚帅!”瘦猴儿眼睛一瞪:“我亲眼所见!”

...

戚继光皱着眉头坐在桌案后边看着手上的两封信,左手轻轻的按揉太阳穴。

一封信是常镇兵道副使王崇古写的,字迹清朗,风骨跃然纸上,令人一看就是知道写信者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文士。偏偏毫无那些充斥着文人酸气的废话,有事说事,透出一股军中特有的干练。

信中只有一个内容,得细作线报,巢于太湖的倭寇不日将沿海岸流窜,欲与柘林贼众汇合,皆为真倭。似乎与两年前摸到南京城下的那股倭寇,是一般来路。

另外一封信则是总督胡宗宪所写,内容更为简练,只有一句话:“海上有真倭百名结队趋柘林,择善战老兵,即日驰援!”

两者结合,不难看出,倭寇去年龙山一战之后,似乎仍不安分。而今汇合这股从倭国增援而来的真倭后,只怕又想结队入寇。

问题堂堂松江府,面对区区百名流窜的倭寇,竟然就要向胡总督借兵求援?要知道,柘林在松江府靠南位置,戚继光却是屯兵在可是在宁波!中间不仅隔着整个杭州湾,还有一个屯兵在金山卫的俞大猷呢!

莫非南直隶这种国朝税赋根基之地,竟然都没兵可用了吗?

戚继光盘算了一番,山西矿贼造反,大同俺达不时犯境,北边的援兵就不要想了,再说抗倭上策为水战,北人来此也施展不开手脚。

西边,太湖倭寇尚有散兵游寇流窜,前年,张经和俞大大猷虽在王江泾大胜一场,却也耗费了朝廷一年的钱粮,自张经下狱,西南来的客兵更加无力支援。

顺带一说,作为靠山的张经一倒,俍兵别说作战,便是日常粮饷补给都没人管了。前几日已经开始劫掠百姓,还和山东来的客兵打了两架。瓦氏夫人去年便已经回归顺县,不然再拖几天,她手下俍兵说不定就要兵变当倭寇去了。

现在西南来的客兵,主要是麻寮、大刺、镇溪、桑植的土兵,也是听俞大猷的命令进行作战。

而作为现在东南沿海实际上的擎天白玉柱,俞大猷去年苦战一年,终于配合胡宗宪的战略令徐海、叶麻、陈东等人伏诛,而后他拖着疲惫之师趁着雪天出海强打滃洲诸岛,一鼓作气捣毁了倭寇巢穴,浙西倭寇为之一清。

这种神仙战绩,便是戚继光听到的时候,也是目瞪口呆。

但现下,俞大猷军苦战一年有余,着实需要修养。客兵的钱粮赏赐更是一大笔开销,现下自然能不动就不动。免得若倭寇再有大动作时候,东南无兵可派。

至于靠当地卫所兵?

嘿嘿,谁家主帅真敢指望他们把倭寇赶走,只怕没两天骨头都要被倭寇拿去敲鼓喽。

戚继光盘算一圈下来,发现此刻诺大的东南,四处起火,竟真的没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