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驿的速度自然不是民间可以相比的,杨旭的信件九天就到了浙江布政使衙门,胡聘之看信后总结自己的观点编练成章本发往京城,像这种封疆大吏的奏本都是先传至宁寿宫,由皇太后审阅御批之后才发至皇帝手里。由于运河早已不通,奏本经过火轮船海运,三天就传到了宁寿宫。
一般历代的皇太后善居慈宁宫,慈宁宫后面是一座大佛堂,适合修身养性,但是慈禧不认为自己到了颐养的时候,便在被乾隆皇帝称为城中之城的宁寿宫居住,宁寿宫仿皇宫三大殿的规制,前有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后面有宁寿宫仿坤宁宫的规制,以前可是储君的居所,皇太后住在这里,其意非常明白了。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皇太后还政,由光绪亲政,到了现在已经光绪二十年了皇太后还是一言九鼎。
一大早内奏事处从乾清门领来一匣子奏本,这都是一等奏本,说明都是督抚大臣一类重臣的奏本,其他的三品到四品称为二等奏本还有下面的几等,稍后由内奏事处的大臣奉到皇帝那里。
内奏事处的管事送到皇极门恭恭敬敬的交给正在等候的李莲英,李莲英把匣子交给身边的小太监,翻看一下管事交上来奏本的目录,都是谁上的奏本,其中不乏各地的八旗都统恭贺福寿的奏安折子,里面还有张之洞的请安折,奏事的只有浙江布政使胡聘之的奏事折。
皇太后不怎么爱睡懒觉,西洋钟五点左右就起了,早膳用些菜粥糕点,一般到了现在这时候该是听诵奏事的时候,李莲英依旧四平八稳的穿门过巷,来往的太监宫女们一个个的躬身请安,“大总管安!”“给大人请安!”“请大人安!”“……”一路上不绝于耳,李莲英特别享受现在的时刻,尤其年前皇太后就透露过些时候给自己再提一提,李莲英的澎湃的激情仿佛再被点燃。大清的开国皇帝明令,太监的品级不能过四品,而现在自己就是四品敬事房大总管,再升的话那肯定就是终大清一朝,前无古人的事情了。
很多的人认为自己太过勤快,像拿奏章这种活计,支使一个小太监就成了,但是李莲英却不那么认为,众所众知,皇太后喜欢弄权,弄权就需要懂天下大事,奏本是唯一与外界交流的桥梁,这个正是搞到第一手资料的好时候,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事先内奏事处的管事会给自己通报,然后一路上可惜琢磨怎么说,可以对老佛爷的胃口。为什么能独得恩宠,这就是关键。
到了宁寿宫门前李莲英把奏折的匣子从太监的手里接过来抱在怀里,轻手轻脚的进了内殿,皇太后正在暖榻上,听宫女念话本,瞥见李莲英进来,招手让宫女别念了,李莲英一脸笑意的说道:“老佛爷的眼神就是好,奴才琢磨着蹑手蹑脚,神佛不知的进来,小妖还是瞒不住老神仙。”
慈禧“呵呵”的笑了两声,暖声说道:“连英啊!这大清早的就逗趣,看来没有什么大事吧?”连英这名字都是慈禧给起的,李莲英本名叫李进喜,因为服侍慈禧梳头梳的好,手劲拿捏的恰到好处,还会说话,慈禧特意赐名连英。外面的大臣有的对李莲英看不过眼私下底叫他小篦子,篦子就是梳头的工具,李连英也特意写成李莲英以示侮辱之意,但是李莲英却是不在乎,反而因此在慈禧面前获得忠厚之人的赞扬。而老佛爷这个称号就是李莲英先叫起来的,所以说李莲英也不是凡人。
“老佛爷说笑,而今海内清晏,百姓也是安居乐业,何来大事之说,刚从内奏事处过来,内管事说浙江布政使胡大人上了奏事的折子,怕是有道理要说,另外两江的张总督来了一份请安的折子,还有驻地的都统大人们奏请老佛爷您寿安呢!”
“上个月初,胡萃臣是不是上过折子了?”
李莲英把头垂到老佛爷的三尺的地方,轻声回道:“老佛爷好记性,所以奴才先报上胡大人的折子。”
慈禧用小拇指按了一下额头,“那就念念吧!”
“嗻!”李莲英把匣子放在一旁的矮桌上,翻开后拿起最上面的一封深褐色奏本,翻开后,青亮的念了出来。
“臣胡聘之奏为本问事浙江已过数月,天恩随至,效力伏求,此懿旨皇恩哲恕两省百姓,莫不感恩戴德,浙江偶有小误,难成大害,故海河晏清,百姓思安。
然圣人曰居安思危,吾辈亦不能懈怠,草草数月边疆属地恒生纷乱,英吉利、法兰西在戍边之地,徒生污龊,令我朝难安宁。然则小打小闹,我朝以证佐证,事纠葛数年已是正常。
真大害之事在于东洋之国,平素随以小国自居,然狼心渐起,臣佐事山西时遇一见识广博之人,现已位乡宁知县,臣与之言谈数日,至此仍有书信来往,此人对日本之事分析之深,令臣自叹弗如,此乃国家之大防,臣不敢自专自言,亦奏事与圣。
浙江布政使司衙门奏伏乞圣鉴光绪二十年正月初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