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黄老道家:与春秋战国实际相结合的几部道家典籍(1 / 2)古书奇谭首页

按:在经历战乱之后,国家重新归于大一统之初,英明的开国君主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与民休息,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里的“生”,跟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是一个意思。我国古代很多朝代在开国之初都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实现生产的恢复和经济的繁荣。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些意图称霸的君主都要先让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而富强之道也大都是要让本国国民能够休养生息。所以,道家思想在这些称霸的国家其实是很有市场的,至少比儒家要受欢迎得多。这种很实用的道家思想是道家思想的一个分支,叫做黄老道家。

黄老道家是目前除老庄派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当时诸子百家龙头,道家正统一派,在战国秦汉时期,是道家思想的主要形式,因推崇黄帝和老子而得名,主张虚无为本、因循为用、采百家之长以经世致用治国安邦。

我国古代常称它为黄老术,今天学术界常称它为道法家,而在西方,黄老道家常被称为“目的性的道家”purpsieais或“工具性的道家”insruenalais黄老道家尚阳与老庄尚阴相对,代表作有道德经、黄老帛书、吕氏春秋、鹖冠子、管子等。

黄老道家尊崇黄帝和老子,这当然不能说黄老道家起源于黄帝时期或商周时期,但说黄帝、伊尹、辛甲、吕尚、鬻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是黄老道家的重要源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另外,有些学者注意到,商周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说周文化直接肇启了儒家思想,那么殷商文化是黄老道家的重要源头之一。

春秋末期,老子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写成了道德经一书,标志着道家学派从此诞生。而他的思想传人,有的继承了他批判和超越的精神,形成了老庄学派;有的继承了他贵生重生的思想,形成了杨朱学派;有的继承了他经世致用的理念,形成了黄老学派。其中黄老学派契合了治国安邦的时代潮流,受到了诸侯们的青睐,逐渐成为了当时道家思想的主流。

就在道德经诞生前后,发生吴越争霸的事件,本来弱小的越国,在范蠡等人的帮助下,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十年生聚最后取得了全胜。在此基础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黄老帛书出现,成为了黄老道家的经典著作。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帛书,约十二万字,包括先秦著作多种。其中,老子有两种写本,被分别称为甲本、乙本。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古佚书。学术界研究认为,它揭示出了“黄老之学”的内容,又同老子抄在一起,是研究“黄老之学”,特别是汉初“黄老之学”的入门向导,因此被学术界称为黄老帛书。该书融合儒、道、法诸家思想并自成一体,在政治思想上提倡文武并治,在法律思想上提倡德刑并用。其思想观念对西汉思想家陆贾、董仲舒、刘安等有较深影响。其阴阳刑德论对后世司法思想的影响更是深远,并经汉儒董仲舒之手完成了从理论形态到制度形态的过渡,这就是秋冬行刑制度的历代传承。令人惊奇的是,这部书的开头很像圣经,读起来辞晓理畅。

黄老帛书说,在最初时候,没有万物,一切都混同为一也没有明暗,好像是一无所有的虚空。没有形状,也没有名称。但它有个统一而不变的东西,能适应各种各样的需要。鸟得了它会飞,鱼得了它会游,万物得到它就有了生命,无论什么事得到它就会成功。人们都用它,但不知它的名。看不见它的形,这就是道。万物都来取用,它并不减少又复归于它,但并不增多。谁得了这个道,谁就能使天下服从,使天下整齐划一。

万物都有形状,也有名称,因而可以观察,可以度量。即使多如仓库里的粮食,有了升斗,就可以度量。所以凡事都可以查知,就像竖起直杆就有影子一样,可以验证。日月星辰可以计算,春夏秋冬有自己的长短。它们都有天然的秩序、条理。

有兴趣的可以继续往下读

顺着它们天然的秩序、条理去办事,就能取得成功,否则就要失败。有道的人治理天下,没有私心,没有主观的成见,只是随顺着事物的自然条理,这就是无为。他是宁静的,因为他不乱出主意,也不乱下命令。该生的东西,他帮助它生该死的东西,他就促进它死。一切根据它天然的恰当不恰当。

这样来治理天下,就是最大的公正。最大的公正,就是有个法度,所以法度就是最大的公正。有了法度,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这样天下就不会乱。

事物的条理、法则,是道那里来的因此,治国的法令,也是由道产生的。有了法令,是非曲直才有个标准。所以,有道的人,建立了法令就不要抛弃,而且不要违犯。以法令为标准,就能看清天下的事而不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