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个晚上,王庆一次性的把建设框架搭了出来。
首先是人口,这是建设的基础。有人,才有一切。
在第一阶段,山寨招人会有很强的针对性。首先是工匠,其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再就是征兵。征兵的事,他打算明天再和众头领说。毕竟武力是山寨的立足之本,容不得半点马虎,还是详细讨论一番为好。
当前局势混乱,百姓破家者十之五六,王庆并不担心山寨收不到人。正因局势有利,他才要好好把关。这一批上山之人,将会成为梁山的根基。
政策是开放性的,所有被选中的新人,都可以携带家眷上山。山寨不会白养闲人,这些人都可以为山寨的建设添砖加瓦。有一技傍身的就不必说了,壮丁可以干体力活,女人可以学习织布缝纫等活计,包括老人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天地玄变之后,六七十岁的老者,体质已不亚于后世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这么多人涌入山寨,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人不是螺丝钉,能随着心意即插即用。每个人都有着独立的意志,想把这些意志统一起来,需要的是秩序。
王庆对此不敢怠慢,建立全面的人口登记制度,山寨每一个人都要登记在案。并发放身份证明,文件包含:姓名、年龄、籍贯、曾从事职业、犯罪记录、携带入山家眷等。
人口登记处,暂时交由王伦负责。
山寨还会成立一个体检中心,主要是检查入山人员是否罹患传染病,有的话就要隔离起来。其次是检查每个人的根骨资质,是否适合习武,力争不遗漏任何一个可造之材。
上述审核登记制度,只针对于普通入山人员。王庆另外开设了一栋招贤馆,用以招募各类人才,也不拘文武,凡是有一技之长的,都能够进入。
王庆回宋这些日子,发现这世界虽和正史吻合,却也存在着许多演义、小说里的人物。迄今见到的,就有水浒传里的林冲、鲁智深等人;荡寇志里的陈希真、高梁玉等人;以及梅本水浒里的纪安邦。
王庆便把这三本书里的好汉,从籍贯到绰号到特点,详细的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英雄册。凡是册中有名之人前来投山,需高度重视,直接带去与王庆厮见。如果王庆不在,便去找林遵。
之后,就是上山人员的衣食住行问题了,具体到山寨,就是衣食住。
衣服的重点,在冬衣。穷人不讲究那么多,夏天有件破衣烂衫遮体,凑合着就能过活了,实在热得慌,光膀子也没人骂你有伤风化。冬天就不行了,本来北方气温就低,山寨这边依山傍水,尤其到了晚上温度骤降,十分寒冷。要是还穿件单衣过冬,体质稍差的就可能禁受不住。目前只能依靠牛伟在外面采购,但非长久之计。梁山必须拥有自己的制衣作坊,从织布到成衣到染色,全套一条龙。
吃饭问题,暂时只有两个途径:靠买,靠抢。现在粮库都堆满了,山寨千来人,吃到明年过年也没问题。可是当大量人口涌入之后,这些粮食很快就会坐吃山空。打通商路需要时间,梁山一时半会也搞不出什么特色产品,一旦粮食告急,就只能带兵下山抢掠大户富豪,甚至攻打村坊、集镇、县城了。
当务之急,其实是住房问题。
王庆这几天游览梁山泊,询问了不少山寨老人,对这一带的地势,有了个初步的认知。
和印象中不太一样,梁山几乎算得上是一个湖中岛了。
八百里水泊中间,有一块方圆百里的空地,被群山环绕着。
这块平地三面都被高山峻岭环绕着,只能从东山山门进入。敌军要攻进来,首先要登陆金沙滩,然后通过两道关隘,方能抵达山门,端的是易守难攻。
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县了。这么大一块地,如果不用来开垦农田,只用来建设房屋的话,容纳十万之众亦非难事,况且山上也是可以住人的。
从一开始,王庆就没打算在梁山里面种田。这么大的一块地,必须要合理规划,一方面构建住宅区,一方面发展产业,不说赚多少钱,务求自给自足。
至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一概延后。事有轻重缓急,说破天,他就是一山贼头头。即使有心弄个世外桃源乌托邦,也得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洗漱完毕,王庆便让李宝把张青带到书房来,说一说建房的事。
李宝上山以后,别的倒还适应,唯独身边没有女人,触目望去全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偶尔遇见个有些姿色的,也是山寨弟兄的家眷。想当年,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谈如今,骑马倚鲁达,满楼臭脚丫。这让他心生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