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临近,叶尔康写信向家人带去了问候。
信还在路上,在遥远的家乡,忽闪的油灯下俞英莲在做针线活。老太太叶俞氏躺在炕上叹气:“唉,康儿去了那么远的地方,遭罪死了。这学不念也罢,这么大的家业将来指望哪个呀!”
俞英莲说:“奶奶,他喜欢读书,就让他安心把书读完。有一天他会回来的。”
“莲儿,告诉奶奶,你想他了没有?”
俞英莲的脸庞红了,“奶奶,看您。”
“这要过年了,还不见他回来。”
“奶奶,他不是写信说,过年不回来嘛。”
“他没良心,八成怕是把我这老婆子给忘了。”
“不会的,他把谁忘了也不会把您老忘了呀!”
叶俞氏看孙女一眼,故意说道:“你就知道护着他,这还没圆房呢,就心疼上了,你也没良心。”
俞英莲急了:“奶奶,看您又来了,我咋没良心了?”
“你整天就知道给他做鞋,咋没想着给我做一双?”
“奶奶,您这是睁眼冤枉人,您现在穿得鞋不就是我做的?真是。”
叶俞氏偷着乐:“就做了一双,还好意思说。”
俞英莲逗老太太:“您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那么多鞋做什么,压箱底呀。”
叶俞氏装作生气:“我死了带进棺材不行呀!”
“好,好,我明天就开始给您做,保证到时给你放得满满的。”
叶俞氏又叹气:“唉,过年了,康儿不知吃没吃得到肉,听说那个地方要啥啥没有。”
“奶奶,他咋就吃不到肉,前几日家里托人不是给他带钱了嘛,饿不着他。”俞英莲如是说。
叶俞氏白她一眼道:“你个小丫头不知好歹,看饿坏了他,你到时不要找我哭。”
俞英莲笑了:“好,好,我心里惦记着你宝贝孙子该行了吧。”
“那可是你男人,你惦不惦记给我老太婆说不着,你看着办吧。”叶俞氏总喜欢拿孙女逗乐子。
大年三十这天,远在古路坝的叶尔康和刘觉民也准备置办年货。几天前,为了能有个好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叶尔康在附近的村庄租了间农舍,面积不大,倒收拾的挺干净。房东是当地一户殷实人家,前院供自家居住,后院平时放些柴火和农具之类的杂物,只有农忙雇佣短工时,这间屋子用来安顿下苦力的人睡觉。后院还有个侧门,进出很方便,又不干扰前院的主人。原本叶尔康也希望刘觉民搬过来一起住,但刘觉民婉言谢绝了,说还是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好。
就要过年了,叶尔康对刘觉民说,把江薇也叫过来咱们一起过除夕吧。
刘觉民同意了,捎信让江薇到古路坝来。
下午时分,江薇来了。她还带来了好朋友乔菽萍。
“我贸然前来,不会嫌弃吧?”一见面,在屋门口,乔菽萍笑盈盈地对两位男士说。
刘觉民接话道:“我没意见,这房子是小叶租的,问他好了。”
“有这么漂亮的两位女士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呀!求之不得呢,怎么会嫌弃。”叶尔康没想到乔菽萍能来,这让他很是欣喜,听刘觉民那样说,他赶忙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快请进,姑娘们,大家都是朋友,一起过年热闹。”
一进屋,见地中间的火盆正旺,江薇惊喜道:“哟,这还有火盆呢,难怪一进屋子感觉温暖如春。小叶,你财主呀!”
叶尔康说:“这得感谢你家老刘,是他买的木炭。”
乔菽萍说:“你们可真会享福,哪像我们晚上睡觉连头都捂在被子里。”
陕南一带由于地处暖温带气候,冬天不生炉子,至多在最冷的时候点几天火盆驱驱寒。这里的人家,每户都备有这种生铁铸造的火盆,平时主要用来熬罐罐茶。
就在两位姑娘打量屋子的时候,刘觉民突然发现那本藏在被子下面的《西行漫记》有半截露在外面。这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他走进黄土高坡,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客观评价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此书先在英国出版,几个月后在上海被翻译成中文发行。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四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为此,国民党政府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诺的这些宣传“红色”的著作。
在江薇和乔菽萍到达时,刘觉民正在翻看《西行漫记》,听见敲门声,他赶忙把书往被子下面一掖,谁知没有完全掖好。此时看见了,他趁两位姑娘不注意的时候,走过去装作找什么东西,就势把书往里一塞,这才放心了。
在靠墙的案板上,江薇看见放着一颗大白菜,别的什么也没有,遂问道:“你们叫我们大老远来过除夕夜,就靠这招待我们?”
叶尔康接话故意说道:“对呀,水煮大白菜,可以炝点葱花,平时都吃不到。”
江薇就嚷开了:“这大过年的,你们好意思呀!”
“那就再来个水煮土豆块。”叶尔康继续和她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