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首字母。
; 记得大四那年开始接手父亲的慈善事业时,父亲就让李思危将来有空一定要去楼烦寺看看。
十几年前李林就是因为在楼烦寺和住持的接触和交流才踏入了慈善业,后又将其转交到儿子手中。
“在那里住几天,心灵都会得到净化。”八年前父亲对自己说的话李思危仍记忆犹在。
临行前李思危去和父亲告别,当李林得知李思危要去楼烦寺时十分高兴:“你早该去了,你看看你现在过得叫什么日子,一天到晚乱七八遭的,生意做得烂不说,领了一群人帮你搞对象,连可瑜都出手了,结果还是一事无成。”
“恩,爹说得是,儿此行一定痛改前非,从此不问男女之事。”李思危嬉着脸说。
“放屁,老子还等着报孙子呢!”
……
从五台山下来坐长途车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楼烦寺。
走进楼烦寺,一种久违了的静谧,一种尘世暂离、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感油然而生。
这里远没有五台山那般的热闹喧嚣,格外的雅静恬然。
住持话不多,但很热情,让一位小师傅给李思危安排了房间。
完全出乎李思危来之前的想像,房间里并不像电影中那样用木板搭成或砖彻而成的大通铺,十几个人睡在一间房里。
一个房间有两张床,收拾得一尘不染,布局和设施有点像个简易的标准间。
“敢问师傅,这个房间还有别的人住吗?”李思危问带他来的这位小师傅。
小师傅点着头,嘴里嗯嗯啊啊着,原来是位聋哑人。
他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了些字给李思危看,让他在此稍事休息,晚饭时他会来叫他。
李思危在房间里看了看,靠窗的那张床边放了一个包,看来自己是有一个同屋了。
不一会儿,这位同屋就回来了,是一位个子不高、瘦瘦的男人,四十多岁,东北口音。
这人还满健谈的,一上来就做了自我介绍:“我叫刘大宝,辽宁来的,你呢?”
“啊?”李思危不觉中叫出了声,妈呀,又一个姓刘的!
“怎么了?”刘大宝不知李思危为何啊这一声。
李思危忙解释:“我有个好朋友叫刘二宝,和你这名字像哥俩。”
“刘二宝?我弟弟就叫刘二宝啊,那你这位朋友既然叫二宝一定有哥哥吧,不会也叫刘大宝吧?”
“是有哥哥,不过他哥叫刘天宝。”哎玛,李思危太佩服自己这瞎编的水平了。
在佛门圣地说瞎说是不是不应该啊,仅此一次,仅此一次,李思危心里念叨着。
刘大宝是这里的常客了,几乎每年都要来一次,通过他的介绍,李思危对这里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里收养了几十个残疾人,大多都是在这里长大的,刚才那位小师傅就是其中一个。
他们在住持悉心的照料和教诲下长大成人,不仅修习了佛法,也学会了自强自立。
一日三餐中的粮食和蔬菜大多是住持带领这些残疾人在寺外的地里亲手种出来的,附近的村民们也经常给寺里送些应季的食物和菜蔬。
基本上就是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