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多河畔,尸横遍地,以一条半圆形形的尸堆为分界线,里面是吐蕃人的尸体,外面是大食人的尸体。
战斗已经打上一天,桑吉耶西提前布置好的拒马果然取得了奇效。
大食军第一轮进攻就折戟沉沙在这小小的木制机关上,以至于不得不暂时撤退。
但这不要紧,加麦尔对暂时的失败没有丝毫的气馁,因为虽然第一次交战以大食军退却而告终,可他们却给吐蕃军带去巨大的伤亡。
作为名将之子,他很清晰的洞察到面前的敌人有着巨大的弱点:各军阵之间的不协调。
桑吉耶西为了抵御大食军的进攻,使用的阵法为诸葛阵,这种阵法在宋代还有一个称呼,那便是九军阵。
他将不同派系的军队分为了个军阵,环卫着自己中央的中阵,而每个军阵又分为六个小军阵,一共就是四十的小军阵环卫着中阵。
不仅如此,桑吉耶西所率领的这支吐蕃大军中,还有不少是从焉耆与河西调来的军队,其中亦有不少骑兵与战车,这些机动部队又被他分为二十四小阵四方支援,最中央的中阵亦有十六小阵蔡邦氏最嫡系的步兵镇守。
就这样十万大军被他分为十小军阵用于防守,又因为军阵前方的拒马存在,最的四十小军阵前排为nn手,中间为长兵器手,最后排才是短兵器手,这样的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发发挥己方步兵nn威力,而一旦有大食骑兵突破障碍物近身军阵,中间的长兵器手会立马顶上。
这样的军阵布局是比较完美的防御布局,至少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队来说,它是没有防御死角的,无论是从什么方向进攻,相邻的其他两个小军阵立马就会成为被进攻方向的两翼,可以说极难击破。
按理说吐蕃军在这里布置下来的军阵甚至可以把大食军在这里拖下几个月,一直拖到大食军不得不撤退为止。
但任何军阵的实施都是要看人的,从桑吉耶西可以布置出诸葛阵就可以看出来,他从小没有少看兵法书籍,因为这一阵法其实在唐代只有只言片语的描述,要知道后世的现代兵家们也是从鱼腹江边的六十四堆垒石遗迹与诸如兵家百字之类的书籍里的只言片语才推演出了这一阵法。
这足以看出桑吉耶西之所以能够成为蔡邦氏年轻一辈第一人是有其实力依据的,而论乞髯之所以声名不显,也是有其原因所在。
而桑吉耶西的阵法弱点所在便在于吐蕃军之间配合并不让人满意,同一大军阵之间的小军阵配合还好说,一旦大食军从两个大军阵之间的空隙发动进攻,两侧的小军阵就很难保持协同的配合。
也是幸好来自天山之北与河西的军队都是身经百战之辈,突n况下数次支援及时力揽狂澜击退大食军,最近的一次,一支大食的斩首骑兵甚至冲到了中军帐前不远处。
说到底,诸葛阵是一种需要非常多的演练才可以配合成功的高难度军阵,吐蕃军的兵力来源于其全国各地也就罢了,最主要的是他们还来自不同派系,其中有的派系与蔡邦氏是隶属关系,有的是盟友关系,有的压根就是敌对关系,就比如那囊氏以及其下属的部落战士,他们对于主将桑吉耶西一点好感也没有,巴不得他去死。
毕竟人都有侥幸心理,很多人到现在依然不相信大食人有能力登上高原灭亡吐蕃。
在他们看来,即使是失败,也不过是丢失西域重回祖地生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