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你可以什么都不关心,但是有关土地的事情你绝不能不关心,因为土地就是你的生活来源,或者说是你一家的生活来源。当然,做工或者做生意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两样不但社会地位比较低,还满足不了人们对稳定生活的追求。
土地多,证明收成多,收成多,日子自然也就好过了。眼前这几个学子家境不一,但还算得上可以,不然也不会有钱供养他们在这京师常住。此时听到这等实惠消息,一个个都开始盘算起来。哪怕老家远在广西的顾忠燕,也动了在河北买地置业的心思。
“李公子说得没错,朝廷向来鼓励百姓往河北山东等地迁移,只是故土难离,这两地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一般没人愿意去。现在世道好了,只怕许多离开的人又要开始想法子回去了。”来自山东的魏已明开口证实了李旭的话。这让剩余几人更是心动不已,
“这消息来的隐秘,目前只有朝廷上有所流传,各位回去记得不要外传,免得失了先机。”李旭神神秘秘的嘱咐了一句,但是心里却明白,这人情社会最看不起的就是闷声发大财,几人身为读书人,为了名声也会给亲朋好友透露消息,亲朋好友又有亲朋好友,口口相传之下,只怕不出多久,北燕附近有大片闲置低价荒地的消息就会传到各地,李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当然,仅靠这几个学子还达不成这样的效果,但是别忘了,金陵码头可是赵成才的地盘,李旭已经让赵成才过几天放出消息,两相印证之下,只怕那些善于投机的人不信也得信了。
有朝廷官员组团买地,有市井传言,还有读书人作证,这北地想不火也难啊!
酒喝到这里也差不多,李旭借口明日还要入宫伴读,建议散了酒局。几位学子也各怀心思地同意了。几人在百福楼门口相互道别,顾忠燕与几位学子回国子监,李旭则摇摇晃晃地向李府走去。
这辈子第一次喝白酒,李旭觉得头很晕,肚子里也有些烧灼感。只是被秦淮河上带着胭脂味的河风一吹,顿时又清醒了些。
“再去找找金尚书,若是能说动他,只怕事情也就差不多了吧。”李旭便走边想着去金府的说辞。
之前不管是三叔舅舅还是杨士奇,李旭都是一边强调北燕对皇上的重要性,一边鼓吹那套置个庄子不会亏的说辞。面对顾忠燕这等百姓,则是从实际出发,解释地价便宜和之后的好处。要是去金府,只怕自己的说辞又要变一变。
只是找个什么理由上门见金忠呢?李旭想了一个又一个理由,之后又全被否决。最后,李旭决定还是找张氏讨个差事。
又过了几天,李旭穿的整整齐齐,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来到金府。
在金府管事的带领下,李旭来到前厅。兵部尚书金忠和金夫人正坐在上首的太师椅上,李旭连忙上前几步作揖行礼道:“小子李旭,见过金尚书,金夫人!”
“李小哥不必多礼,今日前来所为何事?”虽然都是文官,年龄也相仿,可这金忠看上去和杨士奇并不同,杨士奇翰林院出身,一身文人的浩然之气。而金忠则是自幼熟读兵法,又久经战事,除了文人气,还多了一股隐隐的武人英气。
李旭行礼道:“金尚书,之前我娘和金夫人商量大哥李宪与贵府二小姐的婚事已有月余,今日特派小子前来与金府互换庚帖。”
互换庚帖,是古时男女婚事的第一步,男女双方将姓名,生辰八字等等写在一张帖子上互相交换,拿回家压于灶君神像前的茶杯底下。三天内家里若无奇怪的事情发生,则说明神仙赞成这门亲事。然后还要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看有没有属相相冲之类的事情。一切过关后,亲事就可定了。
前两天李府已经送过帖子,金忠和金夫人自然知道李旭的来由,刚才只是例行问话罢了。李旭原以为接下来就是交换庚帖,却不想金忠依旧安坐如山,突然开口问道:“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娘让你一个孩子过来换庚帖,是不是有些太儿戏了?”
这一发难出乎了李旭的预料,不过还好李旭有些急智,双眼一转便想好了说辞:“按理说的确应该是我爹亲自上门来。只是爹如今还在荆州府办皇差,没有皇命不敢私自回京,若是娘单独前来,又不方便和金尚书当面交谈。大哥自是不必说,二哥赶赴杭州府求学,一时半会也回不了金陵。算来算去,只有派小子前来了。还望金尚书不计较李府无奈之举。”
金夫人连连点头,笑着说:“之前曾听说你年幼志广,为救哥哥不惜以身犯险,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孩子。今日见你方知传言不虚,坐下说话罢。”
李旭又行礼谢过,这才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来。
“上次去李府,和你娘可算一见如故,几天不见竟还有些想念。”金忠自觉不好跟个孩子讨论婚事,金夫人心知肚明,于是主动开口主持起局面来。
李旭笑着点点头说道:“娘也经常在家提起夫人,说与夫人特别投缘,一直想找个时候来府上与夫人多多亲近。只是近些日家里琐事多了些,实在是抽不开身,只能让小子代为问候夫人。”
前几日李增枝小妾由大门进李府,这事在金陵传得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金夫人自然知道李旭说的琐事是什么。不过毕竟是别人家事,金夫人也不好多问,于是转开话题道:“李大人可是来信了?对这门亲事可有异议?”
“十天前来的信。”李旭稍微放低了姿态说道:“我爹在信里说此事是天大的好事,只可惜身在荆州不能亲自上门向金家提亲,只能全权委托我娘处理此事,还说回京后定会亲自上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