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人生四大喜事,而这金榜题名时则是万千人最为梦寐以求之事。
科举中榜就像后世学生高考一样,能够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重点当中的重点,那无疑是未来可期的。
考上了重点中的重点大学,一番庆贺是少不了的,对于大唐开元九年的这些考生而言,能够金榜有名,自然是需要好好庆贺一番的。
按照惯例,在放榜之后,同榜之人是需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的,这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就包括“曲江流饮”、“杏园探花”、“雁塔题名”。
经过了放榜后疯狂一般的喧闹,那些带着各家各府请柬而来的人们,悉数退去,留下了新科进士们几乎是各个都抱着一堆的请柬。
作为今科状元,王维收的请柬最多,不去看内容都能知道,十有九都是老丈人求佳婿的,特别是王维这种才刚二十岁的新科状元,大唐开国至今,绝对是不多见的。
作为同榜前三甲的梁宗翰和于诚,也同样收到了许多的请柬和邀请,其中不乏当朝大臣以及皇室宗亲的请柬,抱着请柬,三人心中自然是感慨万千,但同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却是无法掩饰。
进入考场之前,无论是梁宗翰还是于诚,绝对没有想到自己能够进入三甲,他们的目标是能够进士榜题名已经足以,只是三郎陛下突然的一个举动,让他们这种拥有着真才实学的近似寒门的子弟拥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梁宗翰虽然祖上也是有过做官的,只不过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已经是没落的不成样子了,传到他这里也仅仅是维持着一个京兆人的身份而已。于诚出身比之梁宗翰还要差些,若非有一个做小吏的父亲,于诚此生怕是没有机会的。
生在这个时代,士农工商阶级分明,只要是有条件的几乎都会朝着“士”这个阶层而努力,这也就是为何会有“穷书生”这个群体出现了,这都是为了改变自身与家族命运,而投身到最为奢侈的这个行列来的。
真的是万千学子中取三人而已,这种难度绝对是不言而喻的。
同榜的其他十几人对于王维三人都是投来了羡慕嫉妒的目光,特别是在了解到梁宗翰于诚两人的身份之后,那种嫉妒的目光就要变成实质火焰了。
于诚抱着满怀的请柬,感受到了那种炽热的目光,心中有些忐忑,他自己也觉得能够进入三甲,有了太多的运气成分,若非糊名法的出现,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所以面对那些人的嫉妒恨的眼光,他有些闪躲。
相比,于诚的闪躲,梁宗翰就要心思坦然的多了,毕竟是在京城脚下长大的人,而且祖上也出过官员,抱着请柬的他盯着那些嫉妒成火的目光,丝毫没有避让。
同榜进士不过区区三十人而已,那当中有身份背景不错之人,也有甚至不如于诚梁宗翰这样的真正的寒门子弟,那些靠前因为诗文投献博得了不错名声的进士,对于梁宗翰与于诚夺了榜眼探花,心中自然是有些不忿的,但是糊名法毕竟是三郎陛下的旨意,他们无法置喙,更何况那些此前以糊名法煽动了考生攻击冯元一的久方几位考生,可都是入了刑部大牢了,这些已经得了进士题名的考生,又有谁会傻到直接出头呢。
至于王维能够拔得头筹,其实他们多数人心里是服气的,毕竟王维名声在外。
“恭喜王兄了!”
“王兄以二十岁的年纪拔得开元九年状元及第,我等能与王兄同榜,那绝对是极其幸运之事啊!”
“没错没错,王兄未来仕途不可限量啊!”
同榜进士,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对王维投来了善意的表达,这样的一个年轻的状元,就是掰着脚指头也能想到,这个时候不借助同榜进士的“同学情谊”拉拉关系,套套近乎,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